吳兢死后,李瑄用一個月時間,整理史料,發(fā)現(xiàn)近幾年的史料從戰(zhàn)爭到民生,以及地方事跡,都有一定隱喻。
李瑄沒有告訴李隆基,而是下令將史料封存,入國史館典藏。
同時,八月的時候,永嘉郡太守王忠嗣因病去世。
年輕時王忠嗣賽高原苦寒,驍勇絕倫,難免留下傷病。
再加上離開軍旅,郁郁寡歡,一病不起。
這位年僅四十五歲的盛世名將,退出歷史的舞臺。
沒有人不為他惋惜。
李隆基得到此消息后,并沒有對王忠嗣進行追封。
本來李瑄想將太公尚父廟,改為武廟,增加武廟六十四將,把王忠嗣位列其中。
但看到李隆基對王忠嗣的淡漠后,李瑄決定等以后再說。
歷史上的王忠嗣生前是悲劇,死后也是悲劇。
在唐代宗的時候,增設武廟六十四將,連張齊丘都能進入,但王忠嗣被排除在外。
作為王忠嗣的老部下,這或許就是李瑄今后要做的事之一。
李瑄可以想象,王忠嗣去世以后,東北的胡兒彈冠相慶。
因為王忠嗣是安祿山的大威脅。
等國家有難的時候,就算李隆基看王忠嗣再不爽,也會重新征用他。
現(xiàn)王忠嗣一死,軍事上只剩下李瑄這一個大敵。
在天寶九載二月,李瑄的好友王維的母親去世。
王維從小喪父,是他的母親一手將他撫養(yǎng)長大。
由于王維的母親信奉佛道,以佛教菩薩維摩詰為名稱,起名“維”,字“摩詰”。
因此,王維辭去所有官職,為母親守孝三年。
處理完母親葬禮后,王維向李瑄告別,表示暫時不能支持李瑄的新法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