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百姓想要獲取知識,惟有入門閥,受門閥賞識,然后他們也將是門閥的代言人,為其歌功頌德。
也使得更多貧寒的文人埋沒在歷史上的塵埃中,上天無路,入地無門。
打破這種門閥的最主要原因是造紙術的改良,其次才是科舉。
大唐從李世民開始,就已經打壓士族。
士族根本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強大。
因為李隆基已經不會再讓士族子弟成為邊帥,甚至是軍使,都幾無士族。
貧寒漢將,與胡將,是李隆基的優(yōu)先選擇標準。
除非再有李瑄這種宗室將領出現(xiàn)。
所以只要強硬下來,士族對科舉糊名,也無可奈何。
造紙術和雕版印刷的推廣,也會如溫水煮青蛙一樣,不動聲色地消弭士族的影響力。
“雖有活字出現(xiàn),但我突發(fā)現(xiàn)雕版印刷對經典而言,妙用無窮。以前怎么沒有發(fā)現(xiàn)雕版印刷的好處呢?”
提到雕版印刷,李隆基感慨不已。
這四五年來,他令高力士為印刷使,培養(yǎng)雕版匠人。
本以為活字印刷是最有意義的,但雕版印刷的效率太高。
特別那經常誦讀的數十本書籍,只要能數以萬計地印刷,推廣至郡縣,會讓更多貧寒子弟讀書。
他聽說《道德經》《史記》《漢書》《詩經》《尚書》《金剛經》等著名典籍,價格比三年前低了三倍。
隨著更多雕版匠人培育完成,主要書籍的價格還會更低。
活字印刷術,使一些比較冷門的書籍,得以印刷。
那些冷門書籍如果刻大量雕版,太不劃算了。
畢竟匠人們完成一本書的雕版,最少也得數月時間。
另外還有下達諸郡縣鄉(xiāng)里的詔書等,可以通過活字印刷,快速傳達鄉(xiāng)里。
“良玉未剖,與瓦石類;名驥未馳,與駑馬似。歷代君王,沒有圣人這樣的慧眼?!?/p>
李瑄向李隆基說道,暗指是李隆基的英明,才抓住這樣的機會。
“七郎所言不錯,古今的皇帝都沒有三郎的文治武功?!?/p>
楊玉環(huán)在一旁為李瑄打助攻。
她說話的時候,目光看著李瑄,她敢這么大膽,是因為李瑄不敢抬頭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