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李瑄又向李隆基上奏侍御史、殿中侍御史的罪行,并將罪狀呈上。
李隆基看完后下令將張志亮和獨孤元免除官職,終生不用,家產全部抄沒。
將鄭和裳、盧祜、陳論下罪入獄,由刑部量刑。
在李珦沒有審訊完畢的情況下,李隆基下令將李珦以“誣告罪”發(fā)配至劍南。
代表他想結束這件案子。
李瑄也沒有多說,有意料這種結果。
“右相推薦奸佞,使國家蒙羞,百姓得禍。朕覺右相身兼繁重,才有如此疏忽,免去右相含嘉倉出納使、關內鹽池使、廣運潭轉運使、鑄錢使、閑廄使、曲江宮苑使、長春宮使、關中和糴使、和市和糴使……并罰俸一年,以示懲戒。”
李隆基一口氣免去李林甫二十個使職。
本來李林甫的使職已經被李瑄搞點一波,現只剩下不到十個使職。
特別是失去鑄錢使、閑廄使、廣運潭轉運使這樣關鍵使職,使他的權威再次到達新低。
當初李林甫任禮部尚書兼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的時候,也沒有這么慘過。
“臣謝陛下寬恕,臣心服口服,今后必恪盡職守為國家和圣人效力?!?/p>
李林甫出班行禮謝恩。
萬幸的是,首席宰相之位保住。
然他的權勢一降再降,他甚至有放棄弄權專斷的心思。
自華山金礦事件后,一次又一次,每次他都輸得徹底。
若非他拜相十年的功績,早就跟韋堅一樣,到嶺南去養(yǎng)老了。
但此時已經是不歸路,不弄死太子,他將來必家破人亡。
當初,李亨剛為太子的時候,曾向他示好過,暗示李林甫國家棟梁,以后要向李林甫學習。
但李林甫怎么會相信李亨的鬼話,殺母之仇能是那么容易忘掉的嗎?
現在多次算計李亨沒成功,兩人矛盾不可化解。
就算不弄權,他也要去尋找機會,找太子麻煩,不過這次不會主動。
李林甫現在陷入一種偏執(zhí),他認為太子犯下這么多次錯誤,被廢只差一個契機。
“李將軍務實強干,有卓越才能,處事與乃父相比有過之無不及。日前,李將軍在晉昌得名劍章武,曾為季漢名相諸葛亮佩劍。諸葛亮治國,如鏡一樣明亮,如水一樣平正,百姓畏而服之,敬而愛之。”
“李將軍有諸葛亮一樣的品性,故將章武劍賜予李將軍,朝后令常侍送至宋國公府?!?/p>
李隆基為獎賞李瑄破王忠嗣案,將諸葛亮劍賜予李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