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七郎的信件來!”
李適之知道李瑄嗅覺靈敏,一定會在這個時候,寄來信件。
過幾天后,羅興馭四馬回長安,將李瑄的信件,和李瑄的話帶給李適之。
李瑄告訴李適之,如果要罷相,圣人必問他推薦,這個時候只能推薦韋堅。況且李適之還欠下韋堅一個承諾。
韋堅在經(jīng)過廣運潭盛會、刑部大案后,拜相之勢明顯。再有李適之推薦,有九成機會拜相。
還有皇甫惟明。實際上王忠嗣威望高于皇甫惟明。但無緣無故調(diào)走皇甫惟明,李隆基肯定要補償一下,李適之稍微暗示一下,就能將皇甫惟明提拔為兵部尚書。
他們都是右相的死敵,讓他們繼續(xù)與李林甫戰(zhàn)斗。
“七郎說如果群臣因七郎年紀小,而阻止拜上將。請相公去找高翁說出這句話……高翁欠七郎一個人情!”
羅興轉(zhuǎn)述一句話給李適之。
“老夫明白了!”
李適之贊嘆愛子的遠見,竟能讓高力士欠下人情。
是夜,李適之一夜未眠,他要將自己弄得很憔悴的樣子,去見李隆基。
在不斷流淚的燭光下等待,他想飲酒,在剛拿起酒杯的時候,又將它放下。
酒就像他的相位,誰都抵住誘惑?
飲中八仙,終于忍住未飲酒。
他回憶自己這段時間的風光無限。
天寶元年拜相,天寶三載辭相。
雖沒登到首席,但人生有幾人能如他一樣?
最讓李適之欣慰的是令他逢兇化吉的麒麟子,他心甘情愿放下天下權(quán)柄,為麒麟子鋪路。
“七郎的功勛太大,會不會功高震主呢?”
李適之也一度考慮這個問題。
自古功高震主,沒有幾個好下場。
“我相信七郎心中有權(quán)衡……”
最終,李適之選擇相信李瑄能完成他的遺憾,執(zhí)政事筆!
李適之拜太子太師,封宋國公
興慶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