鉗耳大福率領(lǐng)五千步兵,從安鄉(xiāng)城東面而來,組成戰(zhàn)陣。
這一萬五千唐軍步兵,很快就距離吐蕃重步兵不足一里。
安思順和鉗耳大福早就至此,自論悉諾匝率領(lǐng)大軍到安鄉(xiāng)橋時,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唐軍的監(jiān)視之中。
吐蕃大軍準備過橋離開,但哪有那么容易。
鎮(zhèn)西軍和漠門軍總共有一千騎兵,他們欺負吐蕃重甲步兵行動緩慢,抵進吐蕃重甲步兵不到二百步的位置。
這使得吐蕃的重甲步兵不敢過橋,生怕在擠著過橋的時候,被唐軍步騎突然進攻。
吐蕃重步兵以為唐軍要進攻,所以背橋結(jié)陣。
“啟稟元帥,目前所見大唐甲騎具裝有上千,精騎和輕騎各三千左右?!?/p>
在論悉諾匝望著漓水憂心忡忡的時候,探馬向他稟告。
“唐軍騎兵人數(shù)并不多啊,隴右主帥李瑄有沒有來此?”
論悉諾匝皺眉。
雖然唐軍趁機突襲,但這么快就殲滅他們一萬騎,讓他難以理解。
“元帥,隴右軍主力還要面對我赤嶺方向的兵馬,唐軍只能調(diào)集這么多騎兵。看他們的步兵,除了鎮(zhèn)西軍之外,另一部應該是漠門軍。唐軍能擊潰我軍的先頭騎兵,一定是在我軍攻平夷守捉城的時候,突然襲擊,讓我軍來不及組織力量,所以潰敗?!?/p>
“唐軍的騎兵在漓水以西,步兵在漓水以東,且人數(shù)不多,他們不據(jù)城而守,似乎是想與我軍決戰(zhàn),我們有很大機會獲勝。”
那曲軍使諧拱向論悉諾匝說道,他理性地支持論悉諾匝,與唐軍一戰(zhàn)。
憑什么唐軍想用步騎兩萬多人,來與他們步騎五萬多人戰(zhàn)斗?
所以諧拱認為自己一方機會更大。
“本帥有想過將軍所說。本帥顧忌的是唐軍還有援兵。我們在唐國作戰(zhàn),如果唐軍援兵突然沖過來,對我們的打擊巨大?!?/p>
論悉諾匝顧忌這一點。
敵暗我明,唐軍最擅長用陰謀詭計。
但現(xiàn)去求援,需要到青海一帶調(diào)兵,來回要近一個月時間。
因為吐谷渾一帶,九曲一帶,已經(jīng)沒有騎兵可調(diào)。
那時候怕是唐軍河西的兵馬,也能趕到戰(zhàn)場上,黃花菜都涼了。
這就是孤軍深入的壞處。
不論是大唐征突厥,還吐蕃進入河隴,如果發(fā)生遭遇之戰(zhàn),不可能再耗費時日去請援軍,多會針尖對麥芒擺開陣勢一戰(zhàn)。
“元帥可派遣快馬,請求赤嶺一帶的大論,主動率兵馬向河湟一帶進軍,甚至攻擊唐軍的營壘,牽制河湟一帶唐軍兵馬。我們這邊列陣防守,將車子推到大軍外面,用以抵擋唐軍的甲騎具裝和鐵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