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時,吐蕃的潰兵終于與主力接近。
同時傳來的還有驚天噩耗!
虛虛實實,不堪其擾
“什么,一萬騎兵全軍覆沒,我軍翻山越嶺,深入唐境,也不過有兩萬騎而已?,F(xiàn)在剩下一萬騎。”
吐蕃的那曲軍使諧拱大叫一聲。
雖然吐蕃步戰(zhàn)兇悍,但騎兵作為機動,在孤軍深入的時候,圍繞步兵必不可少。
他們有近五萬步兵。
雖然有許多鐵甲、物資用牛車馱運。
但吐蕃來時的目的為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以劫掠唐軍安鄉(xiāng)、鳳林、大夏、枹罕等縣的糧食,掠奪金劍山、石門山的牧監(jiān),來補給軍用。
如果后退之路被唐軍騎兵拖住,對他們的打擊非常致命。
“元帥,我們應(yīng)該立刻撤出唐境。”
“唐人卑鄙狡猾,算計我軍,等重整旗鼓,再找唐人報仇雪恨?!?/p>
“當立即撤離……”
其他人,特別是吐蕃的貴族官吏,基本上都在勸說論悉諾匝。
“元帥,我們唯有背水一戰(zhàn),我們騎兵可以撤走,但步兵和牛車無法離開。唐軍可是有甲騎具裝和鐵騎?!?/p>
“元帥,我們安營扎寨,讓唐軍甲騎具裝無法沖擊,必有機會打敗唐軍?!?/p>
悉諾谷等鷹派認為應(yīng)該排兵布陣,與唐軍決戰(zhàn)。
身為主帥的論悉諾匝心難以平靜。
如果撤離被唐軍騎兵追上,有潰敗的風險。
如果在大唐的國境安營而守,唐兵圍而不攻,跟他們耗下去,待他們糧草絕盡的時候,將敗得更慘。
“去問詢唐軍騎兵的具體人數(shù)。已過橋的重步兵,立刻回來。輜重在內(nèi),車子和大軍在外,騎兵在側(cè)翼,組成陣形?!?/p>
論悉諾匝暫時這樣安排,他要了解更多。
安鄉(xiāng)城不知具體,一定不可強攻。否則進攻平夷守捉的悲慘局面,會繼續(xù)延續(xù)。
見論悉諾匝已經(jīng)下達軍令,吐蕃將領(lǐng)和隨從官吏,只能聽命。
就在吐蕃重步兵準備回對岸的時候,安思順率領(lǐng)一萬步兵,以重甲、強弩馳前,從安鄉(xiāng)城北方而下。
鉗耳大福率領(lǐng)五千步兵,從安鄉(xiāng)城東面而來,組成戰(zhàn)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