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哪個宦官有這份殊榮?
但高力士心中也有顧慮,以前圣人能聽進去勸,知錯能改。
但自最后一次從東都洛陽歸來后,高力士看著李隆基對勸諫者大發(fā)雷霆,處死犯顏直諫的大臣。
他也不敢說不順耳的話了。
“高翁,蔡倫何以名垂青史?受歷代士大夫敬重?”
李瑄明白一味奉承,終會遭到厭惡。他必然要幫助高力士做些什么。
當初信安王李祎在外領(lǐng)兵的時候,宰相宇文融嫉妒李祎的功勛,對其進行污蔑。
但機智的李祎通過高力士,將奏折遞給李隆基。
李隆基看后,直接將宇文融罷相,趕到汝州當刺史。
而高力士屬于明哲保身做到極致的人。他善于隨機應(yīng)變,觀察形勢氣候,即便是最親近喜愛之人,如果忤逆圣顏,面臨傾覆敗亡皆不予救助。
李瑄需要與高力士加深關(guān)系,建立利益。
因為高力士還是知恩圖報的人,曾經(jīng)高力士因小過被武則天趕出皇宮,無家可歸之際,武三思府上的宦官高延福將其收養(yǎng),所以他一直感念恩情,對武三思后人照顧有加。
“文人所用之紙,皆出蔡侯。怎么會不感念他?!?/p>
高力士不明白李瑄的意思,思索后,向李瑄回答。
“如果天下寒士,所讀書籍,皆因高翁。誰又會不感激高翁?”
李瑄緩緩向高力士說道。
“七郎說笑?!?/p>
高力士搖頭,只當李瑄說趣事。
“高翁可知雕版印刷?”
李瑄正色地問高力士。
雕版印刷術(shù)起于唐初,但直到如今,并未普及,書籍還是以手抄為主,效率極低。
自李隆基執(zhí)政起,一次次要求大唐所有鄉(xiāng)并置鄉(xiāng)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