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油晶瑩剔透,透著淡淡的金黃色,聞起來還帶著清香,關(guān)鍵是便宜,我爹娘住在鎮(zhèn)上,還讓我今日下學的時候務(wù)必打二兩回去呢?!?/p>
聽著同窗的議論,趙豐年內(nèi)心也逐漸放松下來。
又過了幾個月,趙家村里也有人說起縣城出現(xiàn)的新油,趙來賀巧娘在吆喝了幾次散油后,便花了些銀子寄放在糧鋪搭著賣,是以村里人暫時還不清楚這油就是出自趙家村。只聽見過的人將那油如何夸得天上有地下無,心里也火熱著,想著什么時候也要去縣城買上一斤半兩回家炒菜試試,要是真有那么好,以后也不必花三十兩買豬板油了,這個便宜十文錢,能買上兩斤糙米了。
但是,很快村里就知道了這是趙四家新弄出來的東西了。
無他,起先趙家放在糧鋪寄賣的豐收油賣得火熱,連帶著糧鋪的生意都好了許多,兩家糧鋪的主事不約而同來了趙家村拜訪。
趙家村這下又沸騰了,他們議論了幾個月的好東西竟然是趙四家做的,那些縣城的大老爺們居然還親自上趙四家門,對趙四客客氣氣的,他們上縣城買東西的時候什么時候見
到那些管事掌柜的這樣的好臉色,當即又是羨慕又是嫉妒。
而機靈的人已經(jīng)從家里取了油罐上村西頭趙家去問價了。
“都是一個村的鄉(xiāng)親,我還能誆你們不成,是真的沒有了,下一批得等五天后了,你們也知道,我們家人少,這東西做起來又費時費力的,也就賺個辛苦錢了,這樣,等后面有了,一定先通知大家如何?”
“來賀,你家這豐收油真的二十文一斤?比豬板油便宜一半?”
“你們家這油怎么來的?也是豬肉上的?”
“都是一個村里的,能不能便宜點?”
眾人七嘴八舌問開了,趙來賀忽略掉那些問制作方法來源的人,只說會給鄉(xiāng)親們便宜幾文錢就關(guān)門回家了。
留下眾人還在議論這事。
趙家豐收油徹底火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來了,產(chǎn)量跟不上銷量。
趙豐年提出了雇人,趙來賀有些猶豫,趙豐年也理解,無非是怕被泄密,或者偷學了去。
只是這東西在趙豐年看來其實沒什么技術(shù)含量,日子久了大家遲早會知道他們用的原料就是大豆,知道了原料就會有人去研究模仿,趙豐年從來不小看古人的智慧,相反,嚴苛的生存環(huán)境會逼人去鉆研出一套生活方式來。
聽完趙豐年的解釋,趙來賀巧娘才松了口。
至于招誰,趙豐年第一個想到的是柳家人。
這么久相處下來,柳家的人品毋庸置疑,起初趙豐年托柳大給自己做榨油工具的時候,柳大剛開始不明所以還沒說什么,待后面趙豐年解釋零件作用的時候,柳大直接打斷了他,自己就找來了文書,直接表明要跟他簽保密的契書。
柳家其他人也是同樣的意思,按照柳老頭的話講,就是——
“咱們手藝人,給人家做活的,就是要懂一個守口如瓶,誠信為本,不然,你以為為什么縣里鎮(zhèn)上的人都樂意來找咱們家打家具訂東西?”
連夏氏都堅持要訂契,趙豐年拗不過柳家,只得簽了契書。
這種契書但凡一方違約泄密,趙家是可以拿著契書上衙門的,衙門也有專門負責此類事項的人,能直接上門抓人勒令賠償。
因此,趙豐年建議雇柳家的兩個表哥,大尺小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