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持明公主各坐皇帝左右下首,
中書令源叔夜等幾位重臣依序而坐,京兆尹何攸起身奏道:“今年兆京秋收與往年相比至少要減一半,年成不好,
京中糧食短缺,
京兆府的常平倉已經見底了,
糧商囤積居奇,
斗米八十文不止。如今北方各地收成欠佳,從江南調來的錢糧都還在路上,再這么下去,
恐怕等不到糧食進京,百姓就要先撐不住了。陛下,
各位大人,京中一旦鬧了饑荒,
人心不安,貽害無窮,還請早做決斷?!?/p>
自從今夏開始,
他這話每日每月翻來覆去地說,
寫折子寫得筆都禿了。有公主幫忙周旋,
好歹是把幾條河渠的水利恢復了,
可也是杯水車薪;他向皇帝舉薦的管休,因轉運牽涉的利益太多,有人居中阻撓,
因此只授了個京兆府的小官,
一時半會兒還做不了什么大工程。
何攸是三品高官、京中有頭有臉的人物,
平日里與尚書、相公們相處,
也都要稱一聲“何大人”,但每當他說出去的話打了水漂,
送上去的折子石沉大海時,他就會無比清晰地意識到,自己和真正站在權力頂端的人之間有多大的距離。
中書令源叔夜道:“何令尹所言之事,情況諸位都已經知道了,不必贅述,現(xiàn)在要緊的是該怎么解決。各位有什么高見?”
左仆射裴鸞道:“如今只是糧價上漲,還沒到斷糧的程度,臣以為當今要務,是避免朝廷與百姓爭糧,陛下若能移駕平京,便可先解燃眉之急,也能暫緩兆京的壓力,待江南糧食運抵后,再思徹底解決之法?!?/p>
皇帝默然不語,太子聞理道:“不妥,且不說陛下九五之尊,穩(wěn)坐廟堂不可輕移,便是自古以來,也從未有因缺糧而使天子去國的先例,萬一引發(fā)人心動蕩,致使天下不安,又當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