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文館內(nèi)。
李承乾的“三司”體系,已經(jīng)如同一臺精密的機(jī)器,開始高效地運(yùn)轉(zhuǎn)。
馬周的參謀司,源源不斷地,將大唐各地的民生、經(jīng)濟(jì)、乃至官場秘聞,匯總分析,呈于案前。
李綱的執(zhí)行司,將太子的每一道命令,都轉(zhuǎn)化為具體的政令,有條不紊地推行下去。
而內(nèi)衛(wèi)司,則像一團(tuán)無形的陰影,籠罩在長安城的上空,監(jiān)視著所有潛在的敵人。
這一日,馬周將一份剛剛擬好的奏疏,恭敬地呈送給了李承乾。
奏疏的標(biāo)題,正是——《請旨東征疏》。
其內(nèi)容,與李承乾之前所謀劃的,一般無二。
先是痛陳高句麗屢犯邊境之罪,再是彰顯大唐國庫充盈、兵強(qiáng)馬壯之威,最后,以太子之名,懇請陛下恩準(zhǔn),由東宮自籌錢糧,組建“東征先鋒營”,為大唐開疆拓土,掃平蠻夷。
整篇奏疏,辭藻華麗,氣勢磅礴,充滿了“忠君愛國”的赫赫大義。
“殿下,”馬周沉聲說道,“此疏一上,必將震動朝野。以軍功立威,本是皇子固本之良策?!?/p>
“但……您此舉,是要‘自建一軍’,這已觸及君王之大忌。陛下他……會同意嗎?”
李承乾看著那份奏疏,眼中閃過一絲深邃的光芒。
“他會的?!?/p>
“因?yàn)?,這不僅僅是孤的‘陽謀’,更是……父皇無法拒絕的‘陽謀’。”
李承乾站起身,緩緩分析道:
“其一,高句麗,乃是父皇心中,一根拔不掉的刺。前隋三征高句麗,皆是慘敗而歸,損兵折將,國力耗盡,最終導(dǎo)致亡國?!?/p>
“父皇他,雄才大略,一生自比秦皇漢武,他又豈會容忍,這區(qū)區(qū)蠻夷,在他眼皮子底下,耀武揚(yáng)威?”
“征高句麗,是父皇遲早要做的事。孤,不過是提前,將這個議題,擺在了他的面前?!?/p>
“其二,此戰(zhàn),最大的難題,并非是軍事,而是……錢!”
“父皇雖然通過‘鹽引’之法,看到了國庫增收的希望,但這筆錢,尚未完全到賬?!?/p>
“而一場傾國之力的大戰(zhàn),耗費(fèi)何等巨大?父皇他,心中也沒底?!?/p>
“而孤,現(xiàn)在,主動提出,‘自籌錢糧’!這等于是在告訴父皇:爹,您別擔(dān)心錢的事,打仗的錢,兒子我,全包了!您說,天底下,有哪個皇帝,能拒絕得了,這等‘免費(fèi)’的午餐?”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diǎn)?!崩畛星淖旖?,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父皇,他現(xiàn)在,最忌憚孤什么?忌憚孤權(quán)勢日重,忌憚孤在朝中影響力太大。”
“而孤,主動請纓‘出征’,遠(yuǎn)離長安這個政治中心。這在他看來,是什么?”
“是一種‘自我放逐’!是一種‘避嫌’!是一種向他這個父皇,表明自己‘并無意于朝堂爭權(quán)’的姿態(tài)!”
“一個手握大權(quán),卻又懂得‘避嫌’的兒子,一個既能為他解決財(cái)政難題,又能替他實(shí)現(xiàn)畢生夙愿的兒子……你覺得,父皇,有理由拒絕嗎?”
馬周和李綱聽完這番分析,再次被太子殿下那洞悉人心的帝王心術(shù),所深深折服。
他們發(fā)現(xiàn),太子殿下所走的每一步,都不僅僅是為了解決眼前的問題。
更是在……下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