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多星!花好萊塢的錢,捧自己人!
……
9月16號,《建國大業(yè)》上映。
路知遠邀請了忻玉坤,趙姍姍,帶上熱芭,4個人一起前往萬達影城,觀看了今年的國產(chǎn)電影票房冠軍。
“拍的不錯?!?/p>
“很有氛圍感。”
“在大會堂開會的時候,從前排到后排,這么大的場面,幾乎能夠拍到每個人物的表情,燈光與攝距,控制的妙到巔峰,讓人物與環(huán)境徹底融合,但又不模糊,又能形成敘述上的象征意義,這種水平,相當厲害?!?/p>
忻玉坤將《建國大業(yè)》一頓夸獎之后,又忍不住嘀咕了一句:“當然,比我們的電影,在畫面上,還是差了點?!?/p>
《建國大業(yè)》拍攝水平,畫面風格也是一流。
但忻玉坤天天在路知遠身邊,受到美學熏陶,還是能挑出不少的刺兒來。
但是,這部電影用來干掉《赤壁》綽綽有余。
“不是一個風格的,不能這么比?!?/p>
路知遠卻相當冷靜,也相當謙虛。
“宏大歷史場景,寫實性是最重要的,但這個場面當中,又保留了足夠的空間性,鏡頭時不時的給人物特寫,雖然沒有任何臺詞,但已經(jīng)將氣氛烘托到極致,所有的情感都融入在畫面當中!”
“攝影師和導演,都很有水平!”
作為一個導演,路知遠從來不挑演員的演技。
因為,所謂的演技,是需要跟場景搭配在一起的。
當氣氛烘托到了,演員自然而然會進入到情緒之中。
這時候,導演可以通過多種的鏡頭切換技巧,以及后期的配樂合成,色調(diào)搭配,遮掩掉演員身上的演技瑕疵。
說白了,演員只是畫紙上的一棵小草。
微不足道。
對于中國風格的水墨畫來說,小草也好,參天大樹也好,潦草也好,精致也好,都不會影響整幅畫的氛圍感。
觀眾之所以會在某個時刻,感覺到演員的演技差,出戲了,說白了還是導演沒有將基礎工作做到位。
……
看完電影出來,時間還早。
大家找了個咖啡廳,稍坐一會兒,閑聊幾句。
“阿遠,你覺得《建國大業(yè)》票房能夠大賣嗎?”
趙姍姍看似隨意的問了個問題,其實目光盯著路知遠,很認真的在看。
“當然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