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秉謙顫巍巍地站起,卻不歸列。
他環(huán)視一周,目光掃過文武百官,最后,又死死盯住何歲的臉。
他深吸一口氣,像是用盡了余生所有的力氣。
“陛下,老臣今日不為家事,只為國事!”
“老臣,有本要奏!”
來了。
何歲眼簾微垂,修長的手指在冰冷的龍椅扶手上,有節(jié)奏地輕輕敲擊。
顧秉謙的聲音陡然拔高,充滿了痛心疾首的激憤!
“啟奏陛下!我大玥如今,已是危如累卵!”
“戶部賬冊常年虧空,國庫虛耗,幾近見底!朝廷竟連北境將士的冬衣都難以湊齊!”
“兵部武備廢弛,邊防懈?。”狈叫U族屢屢叩關(guān),烽火狼煙幾欲傳至京城!”
字字泣血,句句誅心。
每一句話,都像是一柄重錘,狠狠砸在整個朝堂之上。
這便是陽謀。
他絕口不提私仇,只談國政。
你皇帝不是能耐了嗎?不是殺伐果斷了嗎?
好,這江山社稷的爛攤子,你當(dāng)如何收拾?
不等何歲開口,顧氏一黨的官員如同嗅到血腥味的鯊魚,立刻蜂擁而上。
一名御史率先出列,義憤填膺。
“首輔所言極是!戶部尚書張謙,昏聵無能,致使國庫空虛,其罪當(dāng)誅!”
兵部的一名侍郎緊隨其后。
“兵部尚書李德,尸位素餐,致使邊防洞開,理當(dāng)問罪!”
“臣,彈劾戶部尚書張謙!”
“臣,彈劾兵部尚書李德!”
“請陛下嚴(yán)懲不貸,以正朝綱!”
彈劾的聲浪,一波高過一波。
矛頭精準(zhǔn)地指向了兩個人。
戶部尚書張謙,兵部尚書李德。
這二人,并非何歲心腹,而是朝中另一股不容小覷的勢力——以太傅為首的“清流派”中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