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永嘉帝聽過之后,便一笑而過。
莫說那沈銳之子到底是不是靠真本事中的案首,目前尚無蓋棺定論,但說以他和謝識玄君臣多年的了解,以及謝家和沈家之間向來涇渭分明的表現(xiàn),說謝識玄會偏袒沈家人,永嘉帝是一百個不信。
況且,就算真的偏袒了,只是一個縣案首,又值當什么?
說不得是謝識玄想哄他開心,見那孩子有幾分才氣,便點一個少年案首出來,以示天子英明,人才迸發(fā)之意,這種話說出來,還更讓他信服一些。
所以永嘉帝根本沒把這件事放在心上過。
如今見謝識玄如此大費周章,兜著圈子也不肯背負罵名,永嘉帝便明白,那案首卻有大才,他問心無愧,否則謝識玄不會如此。
況且謝識玄的提議,確實不錯,閱卷官以特定文風取士一事,由來已久,朝堂上也爭執(zhí)過幾次,若是能將每次前十的卷子貼出來,倒也可以側面遏制一下這種風氣。
永嘉帝直接大筆一揮,準了。
于是乎,原本從來不曾被張貼出來的縣試卷子,這次卻是一張張被張貼了出來,前十的卷子密密麻麻貼滿了府衙門前的木板上,因著之前傳聞十一歲案首有舞弊嫌疑一事,許多人都紛紛涌上去看,陶臨九自然也是一得到消息就過去了。
他的試卷就貼在沈江霖的旁邊,舉目看去,他練了十年的字,與沈江霖的字竟是不分伯仲之間,光看那卷面,陶臨九就已經(jīng)心里“咯噔”了一下。
等他看完了沈江霖的五場答卷,頓時整個人都頹喪了下來。
若是其他還能抄襲,可是沈江霖答卷中的文章,作的十分別具一格,有銳意創(chuàng)新之態(tài),并非那種可以套用的歌功頌德、堆砌辭藻的文章,這樣的文章,如何抄襲?
既不是抄襲,捫心自問,光看他們的答卷,確實在伯仲之間,謝府尹點了沈江霖為魁首,又有何錯?
陶臨九是失魂落魄地回去的,他尚且不知父親在背后默默為他做了什么,只覺得打擊頗深,他一向自詡不凡,沒想到竟然被一個小他四歲的小兒徹底比了下去!
陶云亭也命人偷偷抄錄了沈江霖的答卷拿回來看了一番,看了之后,陶云亭沒了言語,心中只道慶幸。
還好他沒有呈上那一份奏折,沒有讓謝識玄順藤摸瓜盯上自己,如今他只是在背后攪風弄雨,沒人能抓得住他。
雖然知道是自己妄斷了,但是陶云亭并不后悔,外邊傳的如此風風雨雨,一個十一歲的小兒如何承受的???說不定下一場府試就考的不盡人意了。
作為一個考了無數(shù)次試,在大周朝所有學霸中都能脫穎而出的“考試達人”,陶云亭是很有一番考試心得的,他明白高手過招之間,有時候心態(tài)甚至比一切都重要。
小子心性不穩(wěn),便容易考砸,府試已在眼前,恐怕他的心態(tài)也很難調(diào)整出來。
然而府試成績一出來,沈江霖依舊高中榜首,陶臨九卻堪堪只得了一個
沈江霖沒有猜錯,
謝識玄是個外表圓滑,內(nèi)里剛強之人,他的儒雅隨和只是表象,
陶云亭越是在背后說他選一個十一歲的孩子做案首錯了,他越是要用行動把耳光扇回去。
府試結果出來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