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至第三日傍晚,幾名小廝才抬著楠木棺材從側門走出。
沒有出殯禮樂,沒有家人送葬,宋聽雨坐在臨街酒樓的雅間內看著窗外的場面,雖知是假,但也忍不住唏噓一場。
當年的東京城雙姝,如今一個在大內皇宮的冰庫凍著,要等官家回來才能下葬,一個草草從蕭家側門匆匆入土。
“人安排好了嗎?”宋聽雨放下茶杯,看向身邊的檀棋。
檀棋低頭應聲:“都是在宋家當差多年的老人,不會出差錯。
”聞言,宋聽雨繼續(xù)端起茶杯,興致缺缺地目睹蕭家的棺材離開視野才起身離開酒樓。
至于李遇錦的事,她已經令全安盯著那些人下葬的地點,也讓檀棋跟去做個照應。
而宋聽雨只身前往了霍長揚在東京城外的別院——如今已經成了沐春秋的住所。
都說養(yǎng)虎為患,她與霍長揚當初刻意不動沐春秋便是等著他成為其他勢力的心頭大患。
眼下終于能派上用場——這幾日雖說宋聽雨大多精力都耗費在李遇錦的事上,但整宿無法入睡令她在寂靜時分忍不住多想。
思索那熟悉的聲音到底是在哪聽過,成公公,馮成。
在最終確定那成公公和馮成的聲音如出一轍時,她也曾猶豫過,畢竟這成公公是官家身邊大太監(jiān)馮公公的徒弟,一個馮公公一個成公公,倒真能組成馮成二字。
只不過令宋聽雨猶豫的是官家,若馮成效忠于官家那不就說明官家也在處心積慮接近霍長揚嗎?夜不能寐時,宋聽雨只好嘆息感慨:“幸好答應了李遇瑤,拿了那枚免死金牌。
只怕這次霍長揚隨軍不僅是秦驕嵐的要求。
”畢竟她現在叫劉蘭,官家的劉蘭。
“娘子,別院到了。
”宋聽雨下車后一眼望見別院門口的門榜——竹蘭居。
霍長揚得了這院子十來年也沒見得把門榜填上稱謂,沐春秋住進來不到一年便刻上了三字,算是把這院子定性以彰顯他的品性似竹如蘭。
宋聽雨瞥了眼就推門而入,而此時的沐春秋顯然未料突然有人登門——畢竟霍長揚特意未給這別院的門安上門栓。
院中的琴聲稍稍停歇,沐春秋抬眼望見宋聽雨后便繼續(xù)撥動琴弦,宋聽雨則是自顧自地坐到他對面的石桌,倒上一杯茶水靜靜端詳沐春秋的姿態(tài)。
等沐春秋停下時,他再想倒杯水潤潤嗓時,茶壺已經見底,他搖頭輕笑,宋聽雨可沒給他搶先說話的機會。
她立刻說道:“老師彈琴的姿態(tài)還是和初見時一樣,風度翩翩就如同院外門榜上的竹蘭。
”“半年多不見,聽雨還是格外有趣。
”沐春秋坐在宋聽雨對面,他不急不惱平鋪直敘:“可如今的宋聽雨再不是一年半之前的小丫鬟。
”宋聽雨點頭間勾唇淺笑,“確實,霍長揚給的很多。
若老師是女子,或許老師能從他那得到更多。
”沐春秋開懷大笑而后直奔主題:“那今日你來見我總不能是因為霍長揚離京后你無聊才找我打發(fā)時間?”“自然不是。
”宋聽雨會心一笑,單手托起下巴直視沐春秋的目光,“我是來替霍長揚問問老師您對平反曾少白一案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