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水勝于火,則水會將火撲滅,而若是火盛于水,火就會將水蒸發(fā)吸干。
兩者如同針尖麥芒,不可調(diào)和。
但真的,
不能調(diào)和嗎?
若是真的不行,為何水火靈根能生于一人之身?為何能有前人寫下《水火既濟》呢?
卞春舟認為,
它必然是可以共存的,
就像其他的雙靈根一樣,只是它的共存方式比較隱蔽,需要人將這條路開辟出來。
所以,
水火如何相濟呢?
《水火既濟》上面并沒有明確的方法,
也沒有明確寫出應(yīng)該怎么控制水火靈根靈氣的增長,所以他才一直不得其門而入。
他以為功法寫了,而他只是因為古今教育文化差異,所以并沒有讀懂其深層次的含義。但事實上,它本就沒有寫,
就像是數(shù)學填空題的參考答案一樣,它寫了答案,但中間怎么推導的過程,它簡略了。
就像聞敘敘說的那樣,功法是一個導向作用,真正的核心,應(yīng)該是他自己。
所以,他真正需要領(lǐng)悟的,是自己對于水火相容的感悟。
那么又回到了最初的原點,水火如何相容呢?
卞春舟雖然是理科生,但他并不是學化學的,但哪怕不是專門學過,高中基本的化學知識告訴他,水是一種無機化合物,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常溫下為無色無味的透明液體,零下時會結(jié)冰,沸騰時會變成水蒸氣附著在空氣中。
而火,是一種發(fā)光發(fā)熱的化學反應(yīng),通常表現(xiàn)為溫度很高,是一種能量釋放的過程?;鸩豢赡軕{空而生,火燃燒的條件,一是需要燃燒物,二是需要氧氣。換句話說,如果是在真空環(huán)境下,火不可能燃起。
但他想要的,是水火相容,而不是單一的克制其一。
那么,如何讓水火相互影響又不會互相損耗呢?卞春舟心想,早知道要修仙,他當初就該去學化學。
但其實也不是完全沒有思路,水是一種非常特殊的物質(zhì),氫氧元素的構(gòu)成,讓它既可以作為化學反應(yīng)的反應(yīng)物,也可以成為化學反應(yīng)的生成物。
事實上,大自然中絕大部分的燃燒都伴隨著水的產(chǎn)生,只是這種“水”是水蒸氣,肉眼不能看到。
所以,最理想的狀態(tài),是水成為水蒸氣、與火共生。
但這樣一來,水火靈根的攻擊性就很單一了,也與卞春舟想象中的水火相容相差甚遠,他想要的是水火都能操控自如,而不是……一直持續(xù)燃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