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記憶中,他登基時,換冕著服,全是有太監(jiān)和嬤嬤完成,高太后只是看著。
但現(xiàn)在,高太后居然親力親為,這無疑是在給他站臺,讓他的皇位更加穩(wěn)固。
這讓趙煦在心里,莫名生出更多的感動。
“若是,在平常人家,或許你會是慈祥的祖母,而我將會是孝順的孫兒?!?/p>
不過,趙煦很快冷靜下來,他與高太后之間,有著最直白的權利沖突,他若是爭權,必然與高太后關系破裂。
所以,他迅速掐滅了心頭的那道情感。
高太后沒發(fā)現(xiàn)趙煦的異樣,細心的為趙煦換下頭冠,換上龍袍。
隨后,高太后看向蘇軾,淡淡囑咐道,“蘇卿,開始吧!”
“是,太后?!碧K軾行禮后起身。
而后,只見蘇軾,又拿出一封圣旨,展開高聲道,“詔曰:朕垂天之幸,受皇父重托,得繼承大統(tǒng)……”
趙煦沒在意圣旨的內容,因為這份圣旨一開頭,他就已經(jīng)知道,這份圣旨與記憶中的圣旨一般無二。
這份圣旨,其實就是高太后和王珪等人商議后,寫下的圣旨。
其內容是正式確定年號為元佑。
高太后進位太皇太后,向皇后進位向太后,朱妃進位太妃。
高太后垂簾,三相輔助,與趙煦共同理政,進封一些臣工的官職。
其中唯一讓趙煦意外的是蘇軾。
在他的記憶中,蘇軾要九月才會被調入中樞,這次被直接冊封為正四品官員,中書舍人,成了皇帝近臣。
“就是不知,這蘇軾會如何選擇?”
在他的記憶中,蘇軾確實風光過幾年,但在高太后病逝,他掌權啟用章惇等人后,蘇軾被排擠出中樞,四處流放。
其實趙煦清楚,蘇軾和他弟弟不同,并不是什么舊黨,只是曾經(jīng)批判過王安石的政見,再加上他弟弟蘇轍的原因,才會被定義為舊黨。
而高太后早夭,趙煦被壓迫良久,自然不會放過高太后重用之人。
因此,在趙煦的默許下,蘇軾才會被四處流放,最終死在流放的路上。
但是現(xiàn)在,他煽動了蝴蝶效應,蘇軾提前進京,成了中書舍人,他的近臣。
不出意外的話,蘇軾還會成為他的文道老師之一。
所以,趙煦也打算看看,蘇軾到底可不可用,會不會像記憶中,所書的那樣,不是一個守舊迂腐之人。
很快,詔書宣讀完畢,高太后邀請百官齊至集英殿,舉行大宴。
(今日上架,新人,新書,請大家多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