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落,鋪內眾人仿若皆坐不住般,或竊竊私語、或起身離開,好像都被趙老四所言勾走了心神。
方寧見狀心中微動,語氣溫和地詢問旁桌老者,“老丈,此富文齋是何來頭?眾人寧棄早食而趨之若鶩?”
老丈見方寧態(tài)度恭謹、貌若仙童,思及家中晚輩,遂心生好感,低聲言道:“小娘子非本地人吧?富文齋乃一家書肆,然近日家道中落,實乃可憐。店主病臥床榻,其女重傷難撐,贅婿亡命殞身,眾口相傳其家許是沾染了不吉之運,故街巷之間議論紛紛,皆欲往觀熱鬧之景?!?/p>
書肆、女兒重傷,這兩個信息立即讓方寧想起邵夫子昨日口中的剝皮案幸存者宋娘子。
正可謂是踏破鐵屑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方寧與沈昱相視一笑,頓明二人心中所想相同。
然方寧面上不露分毫,向老者確認道:“敢問老丈,這富文齋的店主可是姓宋?”
touqing
富文齋并非傳統(tǒng)意義上的書肆。
時任宋店主為使祖上基業(yè)得以綿延,獨辟蹊徑,專營奇書、小眾典籍。雖非主流,卻也擁有一批忠實擁躉。
因此,富文齋店面并不闊大。待方寧與沈昱趕至時,往來湊熱鬧之人幾將店面圍得水泄不通。
眾人議論紛紛,方寧與沈昱穿梭其間,事情始末漸明。
自宋家接連發(fā)生禍事,書肆亦風雨飄搖。時有宵小之輩,欲趁火打劫,吞并富文齋。
宋家旁支垂涎富文齋久矣,加之對宋店主將家業(yè)傳于女兒心懷不滿,遂趁宋家落難,紛紛欲分一杯羹。
他們打著親戚的旗號,與欲吞并書肆之商人來回拉扯,坐地起價、背信棄義之事屢見不鮮,只為獲得更多利益。
然貪心不足蛇吞象,此舉惹惱了買主,遂有今日買主率眾上門滋事的鬧劇。
放眼望去,地上已躺數(shù)名掛彩之人,哀嚎之聲不絕于耳,看起來好不凄慘。
所幸聞太爺府上的管家林德貴及時趕到,方免更大爭端。
方寧屢聞“聞太爺”之名,不禁心生好奇。
她在人群中認出剛剛那位為湊熱鬧而棄早食的趙老四,便故作熟絡道:“趙四哥,眾人所言的聞太爺,可是壇華戲院的鳳聲曾為其唱戲的那家?”
趙老四見方寧面生,有些狐疑。但聞方寧叫出自己的外號,又一臉熟稔的模樣,以為是鄰里舊識,遂不好意思地點頭:“正是!”
方寧見其隱有交談之意,忙趁熱打鐵,“那這聞太爺與宋家有何淵源?何故特意相助?”
趙老四瞥向人群中央的中年男子,壓低
聲音道:“實則無甚瓜葛。聽聞宋店主為救女,曾將書肆抵押于聞府名下。不料宋店主病倒,主事之人缺失,聞太爺仁慈,手下人亦未趁火打劫,致過戶之事一拖再拖。直至宋家旁支鬧得太過,才派聞府管家出面阻止,說清其中緣由。瞧見聞府管家手中那張紙了嗎?就是宋店主當初抵押書肆的字據(jù)!”
方寧循聲望去,果然見林德貴正持著字據(jù),對一尋事的壯漢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