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有一回大阿哥早朝來晚了,說晚了其實(shí)也不算晚,就是讓皇上看見他歸位,然后在朝會上被提溜著狠狠訓(xùn)斥了一頓。
好像還被罰了抄書。
今天輪到太子,太子甚至都沒走到自己的位置,皇上看見了居然裝沒看見,還有沒有天理了!
皇上坐下之后,先走既定流程,走完流程廷議,問起了大阿哥糧草籌集的章程。
大阿哥口中發(fā)苦,心里更苦。
作者有話要說:
石靜:該請?zhí)K麻喇姑出山。
突破口
大阿哥十五歲上朝站班,同時在兵部行走,很少與戶部打交道,更沒經(jīng)手過錢。
太子曾在吏部和戶部觀政,對兩部最為熟悉,籌集軍糧的章程,本來應(yīng)該由他監(jiān)督起草。
就因為太子要陪太子妃用晚膳,皇上便將這個費(fèi)時費(fèi)力卻不討好的差事臨時扔給了他。
皇上親自坐鎮(zhèn),兩邊都吵得不可開交,把差事交給他這個沒有爵位平頭阿哥,結(jié)果可想而知。
他昨天聽?wèi)舨亢捅績蛇叺墓賳T吵到半夜,也沒能分出勝負(fù),怎么可能寫出章程來?
“照你們這樣拖延下去,仗還怎么打呀?”
康熙失望地從大阿哥身上挪開眼,看向胤礽:“太子,你怎么說?”
“皇上,兒臣昨日在南書房已經(jīng)聽過戶部和兵部爭論了,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依兒臣看,不如讓戶部和兵部各自擬章程上來?!必返i看了一眼時任戶部尚書陳廷敬,又看兵部尚書馬齊。
馬齊立刻站出來:“皇上,籌集軍糧本是戶部之責(zé)?!?/p>
言下之意是,不該讓兵部拿章程。
見馬齊咬上了太子魚鉤,康熙笑了:“難為你想起來了,籌集軍糧是戶部之責(zé)?!?/p>
戶部還沒拿出章程來,只說了一個大概,兵部跟著瞎攪和什么。
想跟著攪和也可以,那就一起出章程好了。
差事不想辦,一門心思提要求,想得美。
“治大國如烹小鮮”這句話,算是讓胤礽玩明白了,輕飄飄一句便堵上了馬齊嘴,成功結(jié)束了這場曠日持久爭論。
另一邊,石靜派人去阿哥所打聽十二阿哥情況,得到的結(jié)果都是過得很好。
胤礽是太子養(yǎng)在皇上身邊,尚且有不如意事,十二阿哥胤祹生母出身不高,又不得寵,住在阿哥所怎么可能過得很好。
十二阿哥生母是歷史上的定妃,現(xiàn)在貴人,萬琉哈氏。這位萬琉哈氏,辛者庫人出身,與德妃同年進(jìn)宮。比德妃晚七年生兒子,德妃已經(jīng)從端茶宮女爬到妃位,萬琉哈氏到如今也只是一個小小的貴人。
一宮主位都不是。
人住在翊坤宮,給宜妃這個寵妃當(dāng)背景板。
可以說是小透明中的小透明,透明得不能再透明了。
因位份不夠,生下兒子也不能自己養(yǎng)。宜妃生兒子,被送去太后身邊養(yǎng),她生兒子卻養(yǎng)在蘇麻喇姑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