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連夜寫了一封奏折,把自己墊錢給河道總督府事說了,并提議皇上借機追繳朝臣們欠款,最后舉薦大阿哥領(lǐng)銜。
石靜看完奏折還不滿意,又給他出主意:“為顯公平,鄭重,把四阿哥和八阿哥名字也添上?!?/p>
四阿哥正在戶部行走,添上他的名字勉強說得過去,八阿哥才剛上朝站班,衙門都還沒分配,如何能做討債事。
石靜當然不能說,等大阿哥倒了,就這倆反太子黨蹦跶得最歡。
打弟弟要趁早。
“這種得罪人的事,大阿哥肯定不會盡心盡力去做,你得給他尋兩個稱職的監(jiān)工。”
石靜換了一個角度解釋:“四阿哥性格剛毅,做事一絲不茍,八阿哥初出茅廬,自然想一展才華,沒有人比四阿哥和八阿哥更適合給大阿哥做監(jiān)工?!?/p>
還有一層關(guān)系,石靜沒說,相信胤礽也能想到。
八阿哥生母良嬪,哦不,如今還是良貴人,住在延禧宮,得惠妃照拂。八阿哥本人在住進阿哥所之前,養(yǎng)在惠妃屋里,視惠妃如母,視大阿哥如嫡親兄長。
讓八阿哥去查大阿哥,若查出來,肯定會與大阿哥之間產(chǎn)生齟齬。若查不出來,
悲喜事
大阿哥是庶長子,雖然居長,卻在出身上矮了太子一大截。
太子頭腦隨了皇上,課業(yè)比大阿哥優(yōu)秀。莫說大阿哥,便是其他皇子全都加在一起,也難望太子項背。
勤奮在天賦面前一文不值。
所幸大阿哥騎射功夫與太子不分伯仲,皇上御駕親征,太子被牢牢綁在監(jiān)國位置上動彈不得,等于將軍功讓了出來。
這也是明珠看好大阿哥,并且愿意押寶原因之一。
大清以弓馬得天下,八旗不看出身,只看軍功。
不然太祖薨逝之后,留下那么多嫡子,為何最后是庶出太宗皇帝繼位。
另外皇上有春秋,而太子鋒芒正盛,太子越強,皇上越容易生出猜忌之心。
六年前皇上御駕親征噶爾丹,太子監(jiān)國幾乎沒有紕漏,唯一可指摘的是自作主張救了災。
政令下達之快,到位之精準,救災之及時,便是皇上親自來也不過如此。
太子過分優(yōu)秀,既說明了皇上教子有方,也向世人證明朝廷有皇上沒皇上都一樣,太子早已具備了治理國家的能力。
只等皇上駕崩繼位。
要知道那年太子才十六歲,皇上也才三十六歲。
所以才有太子奉召侍疾,遭皇上訓斥,中途被遣送回京的事件。
皇上對太子戒心早已有之,按照歷史發(fā)展規(guī)律,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加深,直到全線崩盤,廢黜儲君。
一切都有跡可循。
若大阿哥能在圍剿噶爾丹戰(zhàn)場上立下戰(zhàn)功,以皇上偏愛平衡術(shù)性格,與太子此消彼長之下,未必不能一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