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返回燕華大學的路上,研究所的人談論的話題,都變成了趙奕所做的物理學研究。
他們都是醫(yī)學研究人員,但總歸也都是博士學歷,還是有一定水平的,對物理學也可以說,有那么一丟丟的了解,能象征性的討論一下。
趙奕坐在車子后排,好幾個人都轉身看著,感興趣的問著發(fā)表的研究問題。
他簡單的解釋了幾句。
內容大體就是‘粒子能量’、‘邊界’,‘暫時無法驗證的理論’,等等。
這些詞匯加在一起,聽起來都有些高大上,頓時一大堆贊嘆之詞就被說了出來--
“厲害啊!”
“這個研究實在太深奧了!”
“我相信會是今年物理學界最大的成果!”
“……”
趙奕聽的還是很舒心的。
雖然知道其他人就只是‘聽不懂’的禮貌贊嘆,甚至還有些吹捧的意思,但誰都會喜歡聽好話。
劉成杰坐在趙奕的旁邊,感興趣的問了一句,“這個研究能拿到諾貝爾獎嗎?”
周圍人都看向了趙奕。
趙奕感覺心中一痛,很用力的回答道,“不能!”
“哦~”
劉成杰覺得自己說錯了話,但又不知道哪里說錯了。
趙奕實在不想考慮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的問題,他的主線任務就是這個獎項。
可是,太難了!
現(xiàn)在這項研究根本不是沖著諾貝爾獎去的,就只是思考波形圖和空間邊界關系時,附帶想到的理論內容,肯定是無法拿到諾貝爾物理學獎,影響力再大也是不可能的。
諾貝爾獎更專注于那些實際的研究,物理理論說的再好,都必須被科學驗證,才有機會獲獎。
幾十年前希格斯粒子、希格斯場等問題,就已經(jīng)被提了出來,哪怕到現(xiàn)在都沒有證實,好多物理學家對此確認無疑。
可是,又怎么樣呢?
和希格斯場、希格斯粒子有關的研究人員,沒有一個因此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趙奕發(fā)現(xiàn)新粒子的信號以后,物理學界的說法就不一樣了,他們認為這個信號代表了兩個半諾貝爾物理學獎。
從沒有諾貝爾獎一下子就變成了兩個半諾貝爾獎。
所以說,驗證才是關鍵。
新理論只是給理論物理提供一個研究方向,就算要再多的物理學家相信新理論,也不可能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除非有一天,理論能得到科學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