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學林早就預料到,趙奕想找合作研究的人時,會遇到冷場的情況,就像是他讓趙奕擔任研究員,目的是買個‘未來’,而不是‘現(xiàn)在’。
其中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
趙奕是數(shù)學、計算機天才,心肌炎病理的猜想論文,證明了他在醫(yī)學研究上的天賦,但目前來說他還只是個菜鳥,甚至連‘菜鳥’都稱不上,他太缺乏的基礎知識了。
其他人也持有同樣的看法,他們知道趙奕的基礎很薄弱,連本科都沒有讀過,怎么去設計實驗、研究項目呢?
同時也有不少人覺得,趙奕的心肌炎病理猜想,很有些碰運氣的成分,他只是看了簡單的實驗過程,隨后在腦子里臆想一下過程,就直接發(fā)表出來了。
雖然已經(jīng)證明多數(shù)正確,但運氣成分還是很高。
像是數(shù)學、物理等科目,靈感往往會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醫(yī)學研究就不同了,研究還是要不斷地實驗、實驗,依靠數(shù)據(jù)來總結(jié)分析,基礎水平比靈感就顯得更加重要。
還有一點,體制。
生物醫(yī)學研究所是體制內(nèi)的醫(yī)學研究結(jié)構(gòu),副研究員就有了‘鐵飯碗’,體制內(nèi)做研究工作,大部分人拿的是死工資,他們最重要的追求就是‘往上爬’。
副研究員想上升到研究員,助理研究員想拿到副研究員的鐵飯碗,博士生、研究生更不用說,他們只能跟著導師做項目。
當前各個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都有固定帶隊的研究員,不是非常不滿的情況下,他們不可能離開,去和趙奕合作研發(fā)項目。
當然,還是有助理研究員,也就是‘實習期的博士后’,想跟趙奕一起合作,就是那種‘完全不可能留下的’。
第二天趙奕就見到了一個--劉成杰。
在生物醫(yī)學研究所中,劉成杰就是最底層的那一個,他甚至比不上跟導師一起做項目的博士生。
之前劉成杰是在李洪衫實驗室,他的運氣非常不好,李洪衫剛做完了手頭上的項目,取得了一些成績,就被派到歐洲做學術(shù)交流,一去就是近一年時間。
李洪衫實驗室的其他人,也不可能好心到,把自己的項目分給一個‘留下希望不大’的博士后,因為類似的人太多了。
在各個研究機構(gòu)中,博士后是流動性最大的,超過三分之二都是干兩年,就直接離開去找工作了,留下來真的很靠運氣。
這主要是因為規(guī)則問題,前來的博士后需要短時間做出成績,才能被提升到副研究員,否則就只能離開。
大部分博士畢業(yè)生,想要在一家研究所,短時間做出成績都不容易,醫(yī)學研究領(lǐng)域更是如此,往往需要研究員帶著做。
所以劉成杰的運氣很不好,他和研究所的合同還有半年,沒辦法做出成績,就肯定要離開找工作了。
現(xiàn)在的劉成杰就是破罐子破摔,他知道趙奕在招人以后,干脆就來碰碰運氣。
雖然其他人都覺得,趙奕很難再做出成績,和他合作幾乎等于自己做事。
可是……萬一呢?
劉成杰是有一點希望都比沒有強,他還堅定的點頭道,“趙……趙哥,我來和你一起做,我也懂很多?!?/p>
他有些不自信。
雖然在研究所工作了一年半,但因為是個外來人,還長期沒人帶的原因,劉成杰真是所里水平最差的之一。
“別叫哥,我可沒那么老,叫我的名字就行?!壁w奕感到很欣慰,他本來以為就只有一個張薇,沒想到還能多出一個。
“加油干!”
“放心吧,跟我合作,保證有成果!”
趙奕最欣慰的是實驗室人員有了規(guī)模,他這個‘研究員待遇的實習生’,加上張薇這個副研究員,在加上一個‘助理研究員’,上、中、下三層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