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顏宗翰與完顏宗輔兵分兩路,一路全力攻打興慶府,一路在東西兩面設置屏障阻攔各路軍司兵馬來援。
此時此刻,一個乞丐打扮的瘦弱身影正混在逃亡的流民當中,朝著宋夏邊境艱難前行。
乞丐蓬頭垢面之下,是兩只充滿絕望而有擁有無限求生欲的眼眸,竟是已經(jīng)死去的西夏曹賢妃,她使婢女代替自己被送往金營,自己則喬裝混在流民中趁著金軍沒有圍城事,逃離興慶府。
我要活著,決不可以死。
宋軍會為我出兵!曹鳶堅定地告訴自己,因為我還有歸義軍做籌碼,還有我自己做籌碼。
道義之上還有道義
退無可退
西北邊軍早就得到了金人大舉入侵西夏的消息,劉琦和種師道各部分別在太原府、延安府、蘭州等地調(diào)兵協(xié)防,避免金人從西夏攻宋。
朝廷對此亦有討論,是否應該出兵援夏,還是趁火打劫,與金軍一起瓜分西夏?從利益的角度來說,當然是趁機占回河套地區(qū),對大宋來說是最簡單直接的優(yōu)解。但從道義的角度來說,這是個壞主意。朝堂上免不了因此升起了新一輪的辯論。
“西夏與我們素來有怨,河套本是中原之重地,被西夏占據(jù)多年,合蓋還給我們。臣認為應當借此機會收復河套?!庇腥巳绱苏f道。
持反對意見的人說:“若趁金人入侵西夏落井下石,豈不與金人亢壑一氣,失去了道義?臣以為取天下者,當占大義。否則遺患無窮?!?/p>
“當年太上皇為收復燕云十六州,棄澶淵之盟而尋求金國相助,放棄道義尋求而來的金人亦不遵循道義,這才有了后來的禍事。如果我們看清誰才是真正無道的人,支援遼國而對抗金人,或許可以使遼國成為大宋的屏障,互利互惠?!?/p>
“哼,按你這么說,那祖宗留下的燕云十六州就永遠不要了?現(xiàn)在西夏自顧不暇,正是出兵的大好時機,錯過了此回,幾時才能收復河套?”
“無論如何,金人殘暴無道不可為謀。”
“當年金人南下時,西夏亦趁我大宋不備,入侵我西北邊境,如今咱們只不過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西夏乃邊陲小國,只知圣人之言的皮毛,xiong懷狹隘,格局不足是理所當然的事,大宋乃天朝上國,豈能自甘墮落,學小國之狹隘?!?/p>
“迂腐!拿回河套,西夏覆滅,還有什么可狹隘的?天下誰人會為一個滅亡的小國書寫道義?”
“唯利是圖的狹隘風氣不可開,一旦開此先河,后人有樣學樣,便會徹底帶壞人心,遺禍子孫后代。”
“……你迂腐!”
“……你狹隘!”
“你迂腐!”
“你狹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