誥命夫人,可不僅僅只是享受夫婿的榮華富貴,同樣也要承擔(dān)起她的重任,這樣才能共同守護好一個家庭。
所以普通不識字的女子就不在孟昭的考慮范圍內(nèi),而士紳階層的女子,又有了年紀(jì)方面的尷尬之處。
不是沒有,而是要發(fā)散人脈去尋找,再加上如今孟昭又是起復(fù)的關(guān)鍵時期,哪里有精神再牽扯的出來,只能先擱置在一邊,以后再說。
孟昭這方面或許缺乏父母給他的教導(dǎo),但是孟昭父母并不因為他們文化的粗鄙,而喪失愛人的能力。
在孟昭心里,他的父母總是互相謙讓、相濡以沫的,所以孟昭對未來婚姻的期盼,是以自己父母的相處之道為模版的。
聽到這里,沈江霖心中一動。
有些類似的際遇,讓他很快就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二姐。
孟昭的為人他信得過,而如今孟昭孤身一人,若是自己二姐嫁過去,直接就能當(dāng)家作主,根本沒有任何婆媳矛盾等問題。
雖然這話說的有些殘忍,但是如果孟昭雙親健在的話,沈江霖是沒有考慮過他孟大哥的。
一樁親事要想做成,并不是僅僅將兩人湊成一對夫妻就可以了,沈江霖在現(xiàn)代聽到過很多新婚夫妻成婚之后,因為各種瑣碎之事、家庭觀念的種種不和之處,最終分道揚鑣的例子。
孟昭本人很優(yōu)秀,為人正直、通透、有野心也有能力,侍奉父母至孝,對待朋友至誠,否則孟昭也不能成為沈江霖的知交好友。
但是哪怕孟昭中了舉人的時候,沈江霖也從來沒有動過心思要將姐姐嫁給孟昭的意思——或許兩個年輕人之間是可以溝通的,但是兩個家族之間的懸殊實在太大了。
榮安侯府哪怕沒落了,哪怕姐姐只是庶女出身,但是沈初夏身邊丫鬟婆子也有七八個,十指不沾陽春水,莫說種地種菜,恐怕莊稼都不一定能辨認(rèn)的清楚;而孟昭的父母是真正廬州府農(nóng)戶出身,孟昭曾和他說過,家中為了供他讀書,最窮的時候,到了年底只有五十個銅板過年。
沈初夏若是嫁過去,是要融入他們整個家庭的,孟昭父母是過慣了一輩子苦日子的人,在他們眼里或許早上一碗白米粥都是奢侈,若是看到沈初夏呼奴使婢,早晚用一碗燕窩,他們可能接受的了?
哪怕沒有人有錯,這日子恐怕也是難過。
沈江霖珍惜他與孟昭之間的情意,所以他是有過謹(jǐn)慎思考的,不想弄到最后他和孟昭連朋友都沒得做。
只是這件事,終究還是要先問過他二姐姐才行,孟昭的情況特殊,若是沈初夏同意,說不得在孟昭上任前就要完婚,不知道沈初夏是否能接受。
沈江霖早就意識到了,在這個年代,談愛情實在太過奢侈了,當(dāng)然,便是在現(xiàn)代社會,沈江霖同樣認(rèn)為這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比起虛無縹緲的愛情,沈江霖認(rèn)為一個人的本質(zhì)與素質(zhì),決定了他未來另一半的幸福程度。
一個本就是道德素質(zhì)低下的人,哪怕對你愛的癡狂,等到激情褪去后,便看清了這個人的本質(zhì),剩下一地雞毛;一個對自我要求極高、道德感極強的人,哪怕沒那么愛你,但是出于責(zé)任和道義,他也不會讓另一半受苦受難。
在沈江霖看來,周端就是有道德瑕疵的人,所以當(dāng)他看清了周端的為人后,其實心里就已經(jīng)極力反對這樁婚事了;而孟昭的為人,自不必再去試探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