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與藍田很近。
但李瑄卻不能感情用事。他也終于感受到為什么皇帝稱為孤家寡人了。
紡織,數(shù)學(xué),天文
李瑄一回到長安,就繼續(xù)埋身于政務(wù)。
三月中旬,工部尚書崔光遠陪同李瑄到達工匠司,驗證新發(fā)明。
工匠司位于原本的十六王宅坊。
皇帝于乾元元載,己辰日下達詔書,詔令先登《大唐月報》,然后以活字印刷,同傳天下。
詔令規(guī)定,凡文人、工匠、商人、黎庶等有一技之長,皆可創(chuàng)造器具,發(fā)覺未知,推應(yīng)算學(xué)。不以“奇yin技巧”論,統(tǒng)為“發(fā)明”。
在《大唐月報》上的登文聲明,技藝將改變世界,闡述工匠之長,涉及到方方面面。
李瑄用直轅犁變?yōu)榍@犁舉例子,最簡單的改造,卻使得百姓在耕種的時候更省時省力。更少的付出,得到更多的回報。
又著重點明,擁有“發(fā)明”者,不論出身貴賤,皆以重賞。
其中包括爵位。
開平民百姓,通過技藝光宗耀祖的先河。
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一去不復(fù)返。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才是王道。
以李瑄的威望,下達詔書后,無數(shù)匠人磨拳擦掌,那些心里有想法的人,廢寢忘食地研究器具。
是以,工匠們稱乾元元載的詔書,為“己辰工令”。
后世,也會被一批人堅信是工業(yè)革命起始的真正開端。
工匠司,除了本司的官吏,還聚集一批從各地遠道而來的工匠。
他們互在一起,討論并聯(lián)系自己的技藝。
至尊親臨工匠司,震動整個工匠司。
畢竟崔光遠也無法琢磨李瑄何時會至,今日下朝的時候,李瑄直接通知崔光遠要到工匠司,還來不及準備。
整個工匠司因李瑄的到來,而蓬蓽生輝。
在工匠心中,李瑄是最偉大的皇帝。
他改變工匠的地位,使工匠衣食無憂。
還特意成立工匠司。能親眼目睹龍顏,激動地不能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