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紇諸部,皆知磨延啜喜移地健,厭葉護太子。今葉護太子在大唐大半年,磨延啜必然會生起疑心?,F(xiàn)移地健勢大,磨延啜傳位于葉護太子,是何心思?他不怕移地健在他死后奪權(quán)嗎?”
對于廖崢嶸傳來的消息,李瑄始料未及。
沒按照他料想的劇本走。
歷史上,移地健繼承大可汗之位。
這是一代狠人。
大唐與回紇的交惡,由移地健始。
如果葉護太子回到單于城,繼位成大可汗,李瑄征服回紇的計劃就會落空。
大唐用兵,講究師出有名。
特別是百國盛會以后。
天下諸國,都視大唐為宗主國,希望大唐主持正義。
在百國盛會前,大唐滅吐蕃、渤海、黑水靺鞨等,全部都有理有據(jù)。
李瑄深知,他在位時,若不整合草原,設(shè)都護府。
將來可能會威脅到中原。
往往數(shù)十年間,就可能有一個游牧王朝誕生。
“回至尊,興許是磨延啜覺得您與葉護關(guān)系非同一般,不敢忤逆您?!?/p>
廖崢嶸向李瑄回答道。
“磨延啜有性格,他不會甘心如此?!?/p>
李瑄搖了搖頭。
歷史上的磨延啜,為了扶持移地健繼位,直接將葉護太子處死。
說明在磨延啜心底,移地健在各方各面上,都更能勝任大可汗之位。
當(dāng)一個君王對自己兒子產(chǎn)生懷疑的時候,就會覺得自己這個兒子百無是處。
大唐一直在吸回紇的血,使大唐國力越來越強。
現(xiàn)在的回紇汗國,比歷史上的回紇汗國差了一大截。
“崢嶸,回紇一向不服王化,伺機等待大唐衰落。我不想葉護太子回到單于城,以當(dāng)前形勢,該怎樣實施計劃?”
李瑄向廖崢嶸說道。
“至尊或許該等一等,先看看移地健是否奪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