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沒有李隆基,大唐一定會一直走下坡路,直至墜入深淵。
畢竟從武則天到韋氏當政那段時間,天下太亂了。
朝廷的動蕩,換來豪強土地兼并,肆無忌憚。
“現(xiàn)在也只有適之你會如此評價我。你是太宗皇帝的曾孫,我也是。我們是同一輩人?!?/p>
李隆基現(xiàn)在的怨氣逐漸減少。
李瑄除了不給他自由,也沒有什么為難他的。
削除宗室的福利待遇,也不只是削他的兒女。
李瑄的兒女,李瑄的兄弟姐妹,李瑄的堂兄弟姐妹一樣被削減。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
宗室恩澤,五世而終。
這才是一個客觀的規(guī)律,不能指望宗室養(yǎng)一個分支一輩子。
再過百年,大唐的宗室成員或許以十萬計。
“是啊!我們是一家人。國家還是李姓當政,也才一百多年。我希望三郎保重身體,看大唐更加繁榮昌盛?!?/p>
李適之向李隆基說完,便舉起酒杯。
李隆基遲疑一下,碰杯與李適之一飲而盡。
下方文武百官見兩位太上皇如此親密,也不禁好奇。
他們比番邦更關(guān)心兩位太上皇的情況。
文武百官都知道,李隆基刺殺過李瑄。
現(xiàn)李瑄還能容忍李隆基參加大宴,拋頭露面。
確實表明李瑄與眾不同的xiong襟。
連太宗皇帝也有因喜怒而sharen的時候,但百官覺得,李瑄很難會失德。
是以,可以在朝堂上各抒己見,不用擔心言詞激烈,而觸怒至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