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國盛會,自然以百國為主,李瑄先說一番開場白,釋放東道主的友誼。
“天可汗之言使我等惶恐,天可汗以德服人,威加海內(nèi)外。我等受大唐的福澤,世為唐臣,只要天可汗一聲令下,我族我部,必肝腦涂地?!?/p>
龜茲王白霸立刻出列,向李瑄拜道。
作為大唐在西域的頭號雙花紅棍,龜茲王要明確自己的忠心耿耿。
在此時機下,越表現(xiàn)出對大唐的忠心,越能抬高國家的地位。
因為天可汗在西域河中,幾乎是神的代名詞。
“天生天可汗,是天下生靈的福氣。您的光輝,如神靈一般,眾生都應服從?!?/p>
吐火羅地區(qū)的護時健國王也向李瑄拍馬屁。
“有天可汗為天下主持公道,天下才能繁榮,天可汗是粟特的神靈,我們粟特人永遠以天可汗馬首是瞻?!?/p>
西曹國的國主代表粟特人說出粟特人對李瑄的崇拜。
安祿山與史思明叛亂,不代表西域粟特人的想法。
李瑄的麾下也有如李抱真、李抱玉、安元貞等粟特將領,以及西域的眾多粟特士兵。
“我們葛邏祿汗國,都是天可汗最忠心的仆人。愿意為天可汗做任何事情,哪怕是刀山火海?!?/p>
葛邏祿汗國的施利可汗當仁不讓地出列,他表達地更夸張。
覺得成為天可汗的仆人,是十分光榮的事情。
一些西域的國家并沒有覺得有什么不對。
只有那些東南亞小國詫異,畢竟他們沒有切身體會天可汗的強大。
羅馬大使阿波加斯滯留至今,就是為參加此次百國盛會。
他覺得自己是局外人。
這是大唐向臨近的國家顯露肌肉的會盟。
羅馬一直認為自己與大唐關系平等。
羅馬人有輝煌的歷史,使他們無比驕傲。
不過阿波加斯從這些使者上,看到大唐的雄勁強大,見證了東方帝國的巍峨。
他們羅馬巔峰時期,也遠遠不如現(xiàn)在的大唐。
更無法號召如此多的國家朝拜效忠。
“諸位言重了。就如現(xiàn)在的長安,百花綻放,姹紫嫣紅。任何族部的出現(xiàn),都并非偶然。不論是結(jié)繩為字,還是折竹為聲,都是一個族部前進的過程。大唐為天下宗主,當秉持公道,我們同氣連枝,一同邁步,定會創(chuàng)下千古盛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