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眾國王酋長到長安拜見天可汗,才算心安理得。
“盛會雖然重要,但不可鋪張浪費。如隋朝一樣,將絲綢包裹在樹上,不過是徒增恥笑。戶部對此次大宴要有嚴格的預算,不要超過?!?/p>
李瑄向趙奉章叮囑道。
他可以去天中洛陽,到達更壯麗巍峨的明堂,接受百國朝拜。
這樣更體現(xiàn)天子的尊貴。
但一來一回,會勞民傷財。
畢竟是搬遷中樞的大事。
但比華麗更具魅力的是威嚴,讓百國看到大唐的無上威嚴,比看到那些包裹著絲綢的樹木,更有沖擊力。
“臣遵旨!”
禮部尚書趙奉章和戶部尚書韋見素同時向李瑄拱手。
在朝會的最后,李瑄再次點明對常平倉的建設,務必要盡快做到常平百貨。
還有慈幼堂、鄉(xiāng)學的建設,拼音、數(shù)字的普及,以及各縣印刷坊的建立。
“退朝……”
“恭送陛下……”
一場望日大朝會落幕,文武百官送別李瑄離開太極殿。
此次朝會韋倫所提出對寺廟、道觀的整肅,使百官覺得又是一場大動作。
自古以來,一旦統(tǒng)治者對佛、道產(chǎn)生不信任,絕對可以生殺予奪。
但李瑄只想整頓風氣,將不屬于寺廟、道觀的東西拿下來,使大唐增加更多稅收,使更多百姓能擺脫束縛……
九九八十一難,終會圓滿
在韋倫的主持下,于乾元三載元月,整肅道佛運動開始。
大唐月報總編輯孫逖收到命令,于十二月下旬,就開始提前出版二載十二月的報紙。
整肅道佛運動為頭版頭條,訴明因果。
有除賤為良在前,世人責罵道觀、寺廟的道士、僧侶,還有田連阡陌的耕地。
也相信是道士、僧侶背叛道祖、佛祖,利欲熏心。
一時間,道觀、寺廟香火大大折損。
百姓們對至尊奉若神明,有至尊的詔書,他們雙手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