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皇帝李淵認祖歸宗老子李耳,稱李氏是道教始祖老子之后,將道教列為國教。
唐太宗李世民明確規(guī)定道教列于佛教之前。
更確立道教為大唐第一教。
唐高宗李治尊老子為太上玄元皇帝,將道教管理事務(wù)劃歸專管皇族事務(wù)的宗正寺,將道士列為同宗。
李隆基多次加老子尊號,在全國各地加建玄元皇帝廟,確立道舉制度選拔專業(yè)人才。
大唐對道觀賜名極為重視,多含興國安邦、延福國祚之意。朝廷將道教齋醮列入國家祭祀活動,成為國家禮儀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朝廷還每年賜給道觀極多財物,保障道觀正常運營。
在大唐發(fā)展的過程中,佛家也多次起勢。
求香拜佛,更容易寄托念想。直到現(xiàn)在,民間的佛還壓制道一頭。
比如武則天信佛,龍門石窟內(nèi)的盧舍那大佛就是仿照武則天的五官輪廓雕琢。
而且李隆基的信仰也不是從一而終,儒釋道的信奉不斷地變化。
當朝首席宰相李峴,是人盡皆知的信佛者。
秘書監(jiān)王維是禪宗之人。
大唐的官吏中對佛禪的信奉不在少數(shù)。
至于信奉道家的,也就更多了。他們不免對道觀產(chǎn)生信念。
所以,韋倫說的,是許多人不愿提出的話。
道祖、佛祖的奴隸,這句話特別刺耳。
“宰相,佛與道是清修之地,是無為之所。國家每年給寺廟道觀衣賜,有此事發(fā)生嗎?”
李瑄沉吟一番后,明知故問地向宰相們詢問道。
現(xiàn)在全國大小寺廟五千余座。
大小道觀有一千七百余座。
當然,這些寺廟有的可能只有一兩個僧侶、尼姑、和尚,有的甚至只接受香火,空無一人。
但那些大型寺廟、道觀,絕對是有大量耕地存在的。
這些耕地一群和尚、道士耕不過來,會召流民耕種。
這是隱匿戶口的一種方式。
李瑄從沒有忽略過這一現(xiàn)實,他想聽宰相、大臣們向他提出。
但他很失望,除賤為良一年半以來,從沒有官吏向他提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