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至尊。咸陽慈幼堂自天寶七載建立,彼時已收攬棄嬰。歷經(jīng)多年,現(xiàn)慈幼堂有嬰孩七十八位,最小者月余,最大者已十歲。”
王青山向李瑄回答道,
慈幼堂屬于大唐所提倡的“仁”,與儒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符合。
李瑄建立慈幼堂,無疑是浪費錢財?shù)摹?/p>
但這是陽謀,哪怕與李瑄政見不同,也無法去拒絕,怕被戳脊梁骨。
楊國忠夠自私自利了,他只敢削減慈幼堂資費,不敢取消慈幼堂。
“嬰兒都吃什么?”
李瑄又問王青山。
“只有米粥,偶爾請咸陽城中一些奶水充足的婦女喂一次?!?/p>
王青山回答道。
“營養(yǎng)不足,嬰兒夭折不少吧!”
李瑄聽到這話,立刻聯(lián)想到這一點。
“三四個孩子,只能一個養(yǎng)大?!?/p>
王青山已親手掩埋不少嬰兒,有些棄嬰一送到濟生堂,就已無藥可救。
“布局慈幼堂,任重而道遠!”
李瑄緩緩說道。
他心中的計劃,窮其一生,不知能否普及。
盡快讓所有慈幼堂擁有棉衣棉被。
牛奶通過消毒,制成奶粉,到達慈幼堂,才能使夭折率降低。
同樣,也可應(yīng)用于普通百姓家中。
在慈幼堂外轉(zhuǎn)一圈,李瑄看到慈幼堂的耕地。
一共上百畝,由王青山和雇傭的婦女耕種。
很一般,需要官府補助。
等慈幼堂的孩子長大后,還需要分配一些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