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至高的權力,也僅有一步之遙。
長安百姓沒有李隆基的憂愁,他們得知安祿山被殺死后,紛紛到達街頭慶祝,載歌載舞,稱贊秦王的赫赫武功。
安祿山雄據(jù)潼關,不可一世。
然秦王僅僅幾個月間,就將其橫掃。
天下終于太平,百姓們認為在秦王的治理下,一定會再現(xiàn)“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盛況。
文人士子也十分開心,今年雖未有科舉,但有消息傳出,明年將進行新的科舉制度,錄取人數(shù)前所未有。
叛亂覆滅,再沒有什么能阻礙明年科舉的進行。
有人歡喜有人愁,對抗李瑄的階級,一直存在。
他們一想到強勢無比的李瑄,就頭皮發(fā)麻,無法想到對策。
……
洛陽。
自九月中旬開始,李瑄著手安置云集在洛陽城周邊的二十萬大軍和十萬俘虜。
這些大軍中,一大半出自安西、北庭、朔方、隴右、河西、河東、劍南。
其余為郡兵、縣卒,鄉(xiāng)勇,新兵,還有一些防御使,團練使麾下的義兵。
“封尚書,兵部職方司、武庫司、車駕司、武選司,不可盡全。吾欲增加諸司職責,并新置退卒司。專門掌管因傷、因業(yè)和不復壯年的退伍士卒,以及對軍籍士卒的傷亡和撫恤。凝聚軍中實力,你看如何?”
李瑄召兵部尚書封常清的時候,向他說道。
現(xiàn)有三個尚書在洛陽。
分別是兵部尚書封常清、吏部尚書裴遵慶、工部尚書崔光遠。
另外,戶部侍郎劉眺、刑部侍郎王玙被李瑄召至洛陽。
他們帶著屬吏,制定河北河南的恢復策略。
“秦王體恤士卒,軍隊得知,必戰(zhàn)意倍增?!?/p>
封常清表示贊同。
自古的撫恤,往往難以落實。
另外,當今募兵制度下,士卒一般服役十年,就可以退伍回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