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燕云鐵騎都被帶偏,在一定程度上失去抵抗之心。
“唐軍果然有埋伏?!?/p>
“自無法渡過黃河,就知敗局已定?!?/p>
田承嗣并不意外。
就算沒有埋伏,憑借諸胡部落薄弱的戰(zhàn)斗意志,也不可能是大唐精騎的對手。
“遠方金甲者,好像是李瑄。將他擒住,還有機會……”
李歸仁指著天策衛(wèi)前的金甲騎士。
“霸王也不及他的武勇??!當初吐蕃傾全國十八猛將,卻被李瑄一戰(zhàn)挑死?!?/p>
田承嗣不是漲他人士氣,他認為戰(zhàn)勝李瑄,就應(yīng)該弄出垓下之戰(zhàn)一樣的十面埋伏,逼迫一生無敗的李瑄烏江自刎。
李瑄打虎,李瑄斬吐蕃十八將的故事,在兩京地區(qū)廣為流傳。
“反正都是死,何不一搏?死在李瑄手中,也算留名青史了。更何況我軍猛將齊出,不一定沒有機會。”
李歸仁揚起他的長矛,作為燕軍
安祿山之死
百丈距離,頃刻間就可交鋒。
叛軍的曳落河只是勉強脫離戰(zhàn)場,經(jīng)過一番沖陣,陣形不能再列整。
而李瑄麾下的天策衛(wèi)鐵騎,隊伍之間相當整齊,又經(jīng)過一番養(yǎng)精蓄銳。
在心態(tài)上,曳落河由契丹、奚組成,雖然這兩部被安祿山征服,但靺鞨、室韋、同羅等部的逃跑,嚴重打擊到曳落河的信心。
若非曳落河被安祿山當?shù)障蹬囵B(yǎng),又訓練有素,必然會如諸胡部落一樣垮掉。
李歸仁深知這一天,所以才準備冒死突進李瑄,以圖在萬死之中,求得一生。
李瑄的戰(zhàn)術(shù),就是用強悍的實力,一股腦壓過去,將曳落河僅剩的斗志消磨,然后再開始進行破敵。
“爾等沖擊李瑄親衛(wèi)?!?/p>
李歸仁明白他不能先上,必須要有人牽制住李瑄那百里挑一的親衛(wèi)。
人的名,樹的影兒,至今無人是李瑄一合之敵。
敢披甲上陣,表明李瑄對自己勇武的巨大自信。
更多的曳落河鐵騎涌向李瑄的時候,意味著叛軍的陣型漏洞更大。
李瑄軍紀嚴明,令士卒根據(jù)號令沖擊。
他麾下有五百名親衛(wèi),不必將重心放在他身上。
兩方騎兵不到百步,李瑄在曳落河的隊伍中,看到一名穿著將甲的燕軍將領(lǐng),他迅速從弓囊中取出兩石強弓。
這一瞬間,李瑄的眸光如鷹隼一樣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