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遵慶哪還不明白李瑄的意思,他起身向李瑄一拜。
整飭吏治可以徐徐圖之,但官制改革刻不容緩。
因為李瑄已來到尚書令的位置,而朝廷還處于未運轉(zhuǎn)的狀態(tài)。
楊國忠一人兼四十多個使職,這些使職全部是實權(quán),由親信的副使兼任。
在朝廷中類似的使職差遣數(shù)以百計,這些都需要還給六部、九寺、五監(jiān)、御史臺。
“吏部尚書的位置,非卿莫屬了!”
李瑄認同裴遵慶,將正三品吏部尚書的位置交給他。
還使職于職事官,是大勢所趨。
當然,軍隊方面李瑄還沒有動。
但安西北庭、河西隴右,李瑄不會再設(shè)節(jié)度使。
在戰(zhàn)爭中,李瑄會完成軍制變革。
等戰(zhàn)斗結(jié)束,世人或許會發(fā)現(xiàn)軍中不再有節(jié)度使、兵馬使、軍使。
使職差遣不是不能有,但不可以病態(tài)的發(fā)展,直至失控。
“下官拜謝秦王!”
裴遵慶振奮拜謝。
六部之首,誰不心動?
賢臣也會有欲望,名垂青史是名臣的動力。
不要去罵名臣清高,道德也是人的一種約束。
在開元天寶年間,吏部尚書往往是首席宰相兼任,現(xiàn)在官制雖改,但吏部尚書已經(jīng)半只腳跨入宰相的門檻。
“具體的吏治改革,卿也要盡快擬定?!?/p>
李瑄又向裴遵慶說一下其他吏治事宜后,才讓裴遵慶退下。
接下來,李瑄叫來崔光遠,以獻長安有功,提拔他為工部尚書,讓他負責進行拆遷五楊、安祿山、楊玉環(huán)、李林甫等諸宦官的府邸。用拆下的石塊、木材,興建民宅、工坊。
李瑄又將科舉的權(quán)力,還給禮部,他準備提拔未歸京的趙奉章為禮部尚書。
趙奉章公正,不會弄出徇私舞弊的事情。
李瑄將劉宴從隴右召回,任中書侍郎,將楊綰召會,任黃門侍郎。
中書令和侍中暫不設(shè),以中書侍郎暫管中書省,以黃門侍郎暫管門下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