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心中或許已經(jīng)知道答案,但他想讓李隆基有自我認(rèn)識。
“……”
李隆基又是一陣沉默。
歷史上的裴士淹與李隆基一起論開元宰相,李隆基談?wù)撈馂槭裁粗赜美盍指蜅顕业臅r候,也是沉默!
“天寶六載拜相,天寶九載罷相,圣人如何看我呢?”
李瑄輕嘆一口氣,自己指著自己說道。
“我一直以為安祿山是不通教化的野蠻人,像是一條忠犬一樣,我待他好,他就會全力效忠我。但七郎文采斐然,統(tǒng)帥無雙,在七郎身上,我看到的是古代的君子,以及像諸葛亮一樣效死節(jié)的大臣。以后你也千萬不要再信任胡人,信任武將,信任忠臣,否則我的今天,就是你的明天?!?/p>
李隆基還不忘挖苦李瑄,陰陽失衡,亂了秩序,遲早自食其果。
“臣還年輕,活在當(dāng)下。再過三十載,誰又知道會是什么?臣的心很大,大到五湖四海,容納天地萬象。希望圣人保重身體,能看到那一日?!?/p>
李瑄一本正經(jīng)地向李隆基回答道。
他明白歷史的規(guī)律。
楊堅、李淵也是背叛而來,不妨礙二人開創(chuàng)基業(yè),受盡贊譽(yù)。
后世的朱棣,那么惡劣的行徑,都能被一部“永樂大典”抹平。
而且李瑄明顯和他們有區(qū)別。
自他第一次進(jìn)入興慶宮,在龍池旁的涼亭內(nèi)遇見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的那一刻,他的內(nèi)心就在謀劃,步步為營。
中途雖然出現(xiàn)一些差錯,拜相的時候出現(xiàn)自我矛盾,但總體還是完成目標(biāo),坐在今日的龍輦之上,與李隆基一起游朱雀大街。
“七郎,朕明日可以拜你為中書令,天下兵馬副元帥。給朕留一些面子!”
李隆基突然話語一軟。
“中書令、副元帥,可鎮(zhèn)不住天下郡縣,徒增事端。我要尚書令,節(jié)制天下兵馬。”
“像臣這樣的人才,還是提早重用,以免像太宗錯過馬周一樣,錯過微臣?!?/p>
李瑄握住李隆基的手,他怎么會不懂李隆基的想法?
老皇帝是不甘寂寞的。
李瑄自然要將李隆基所有的路全部鎖住。
李隆基心如死灰,悵然不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