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瑄的計劃中,敦煌要成為一座大城,連接西域,并發(fā)展手工商貿(mào)。
使大唐更有力地去控制西域。
“下官明白,一定聽從天水王的教誨,使敦煌百姓安定。”
李瑔誠惶誠恐地回復(fù)道。
在這非常時期,他不敢在敦煌亂搞。
想招募鄉(xiāng)勇,對抗李瑄,敦煌百姓一定不會跟隨。
李瑄下令天策衛(wèi)在敦煌城周圍駐扎,休整一段時間,等待長安的消息。
切斷絲綢之路的士卒,打起玉門軍的旗號,以圍堵胡賊的名義,禁止任何人通行。
李瑄已得到消息,陽關(guān)被車神塞兵不血刃地拿下,換守成西域士卒,使李瑄徹底掌握主動。
與荔非守瑜和李瑔一翻交談以后,李瑄進(jìn)入敦煌城中。
敦煌百姓得知天水王親自率兵平叛而來,不再害怕,紛紛從屋舍中跑出來。
街道兩旁,百姓們簇?fù)矶?,眼中滿是熾熱與期待。
孩童們騎在大人的肩頭,揮舞著小手,想看看大人們一直提起的天水王。
王這個字,總是令少年憧憬。
老人們則顫巍巍地拄著拐杖,伸長了脖子,他們經(jīng)歷天水王對敦煌的貢獻(xiàn),在他們心里天水王是無私且偉大的。
人群中爆發(fā)出陣陣歡呼的時候,代表著李瑄已經(jīng)入城。
雖身份不同,但李瑄卸去防備,異常親民,主動問候老人。
看著更加成熟英武的李瑄,敦煌百姓熱淚盈眶。
“天水王,我要加入您的軍隊,隨您一起平叛……”
“老朽要將兒子送到天水王軍中,為國效力……”
不斷地有人高喊要加入李瑄的軍隊。
“明日本王在敦煌城外,招募鄉(xiāng)勇,有意者可前去報名。每年軍餉為絹十二匹?!?/p>
李瑄正有此意,承諾明日召兵。
他要招募一定兵馬,在河隴訓(xùn)練,作為預(yù)備隊。
既然是奪權(quán),要面對眾多敵人,如果沒有充分的準(zhǔn)備,不利于計劃的施展。
他面對的是強(qiáng)大的燕云鐵騎,犧牲的士卒,要及時補(bǔ)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