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奉圣人密詔,引兵鏟除楊國忠,平叛安祿山,守瑜是想開城門與我在敦煌城把酒言歡,還是想在這里與我一論弓箭?”
李瑄又把這個幌子打出來。
精明的人知道李瑄是要“清君側(cè)”,但普通士卒確實會相信李瑄是真要鏟除楊國忠。
畢竟士卒也知曉楊國忠和五楊禍亂天下。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人們更相信天水王的節(jié)操!
“天水王……”
荔非守瑜面紅耳赤地大喝李瑄的爵位封號,能為大唐死節(jié),不皺眉頭。
他在士卒的注視下,偏移一步來到垛口,將自己的xiong膛暴露,并緩緩舉起自己的牛角弓。
而李瑄也摸向自己馬上的強弓。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玉門軍士卒大氣都不敢喘一聲。
有頭腦簡單的士卒不解荔非守瑜為何向天水王亮弓?
有將士知道其間根源,但天水王曾“一箭破伏俟”,哪怕守瑜箭術(shù)再強,也遠遠不及。
更多的士卒心中矛盾、擔憂!
荔非守瑜的手已經(jīng)摸到箭囊,但他停頓下來,終究未將箭矢抽出。
“李帥……”
最終,荔非守瑜放下雕弓,如曾經(jīng)一般,稱呼李瑄為帥。
這也意味著荔非守瑜會毫無保留地打開敦煌城門。
也使玉門軍士卒松一口氣。
他們和荔非守瑜關(guān)系親密,更不愿意與李帥為敵。
敦煌太守李瑔搖了搖頭,荔非守瑜答應開城,他也沒辦法。
軍使與太守互不屬,品秩上他和荔非守瑜相差不大,李瑔不能制止,也不敢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