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這些漢將包括軍使、副使,職位不低,狗頭軍師高尚告訴安祿山,等過段時間,讓何千年入長安,請求圣人以這三十二名漢將“怯弱”為由,換成蕃將,這樣就能把軍隊牢牢把控。
安祿山覺得可行,只要他不去長安即可。
他已經(jīng)做好稱病的準備!
……
安祿山離開長安不久,關中地區(qū)突降暴雨。
暴雨停下后,又是連續(xù)的大雨如注,數(shù)十日不停。
正好在麥子熟之前開始下大雨,以至于良田全毀,顆粒無收。
又有無數(shù)農(nóng)田被淹沒,關中地區(qū)遍地成河,已成澤國,根本無法再種新的莊稼。
已經(jīng)不再是開元年間,皇族貴族吸血關中百姓,雖有余糧,但并不是很多。
要知道,經(jīng)過時代發(fā)展,人口激增,長安已經(jīng)不適合作為都城。
都城最重要的糧食問題,長安一直未得到有效的解決。
開元年間,李隆基前前后后近十年在洛陽處理政務,美名曰“移都就食”。
韋堅開辟廣運潭,一定程度緩解長安的糧食緊張,但治標不治本。
所以這幾年,朝廷一直在收購關中的糧食。
即便是一些富農(nóng),都把糧食賣給朝廷,換取錢財。
而這種交易,對百姓來說是災禍的開始。
糧價暴漲,已經(jīng)可以預料到了。
偉大的圣人李隆基在興慶宮中,終于良心發(fā)現(xiàn),把楊國忠叫到南熏殿:“大雨下了這么多天,長安附近有沒有災害洪水發(fā)生?”
李隆基好歹曾經(jīng)英明過,連日大雨,自然聯(lián)想到災害。
“回圣人,雨水雖多,但并未傷害到莊稼。請圣人放心?!?/p>
楊國忠拍著xiong脯保證道。
李隆基到底是沒有心情去深究,相信楊國忠的鬼話。
大雨又下十來天,李隆基又想到雨天麥子無法收取。
楊國忠不知道從哪弄一束麥子,穗子又長又粗,個個顆粒飽滿。
李隆基這才完全放下心。
同時,楊國忠耍了一個陰招,讓咸陽令彈劾京兆尹李峴,說李峴面對大雨災害時無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