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定會做到。
“郡王再回長安,不僅僅是我的愿望,也是天下百姓的希望。”
杜甫以為李瑄要重回為相。
他已經(jīng)看到盛世之下的暗流涌動,只有天水王重整朝綱,才能讓大唐恢復(fù)開元年間的盛世。
“摩詰,有無念想,再度西去?!?/p>
李瑄又問王維道。
此時王維還擔(dān)任文部郎中的職位,但只是掛了職銜而已,大部分時間稱病在家。
由于文壇領(lǐng)袖的身份,楊國忠不想去搭理王維。
“雖向往西域之景,但我更不可能離開長安?!?/p>
王維向李瑄回答道。
他的心境已經(jīng)變得不一樣了,覺得自己再難涉足政事。
對自己的前途也不抱有任何希望。
王維有自知之明,知曉圣人在利用他“一代文宗”的身份,裝扮盛世,粉飾太平。
“可惜!今日我們相約在白鹿原上,下次郊游飲酒不知是什么時候,希望還有下次吧!”
李瑄知道不可能,只是隨便一問。
“郡王才華無雙,是能兼濟(jì)天下的相才,是古今未有的大將軍,我們的詩詞,未能描繪郡王十一。能受到郡王的禮遇,也是我們的幸事。只要郡王回長安,我們隨時會見面?!?/p>
王維也錯會李瑄的意思。
就身份而言,他與杜甫都差之千里。而李瑄與他們相交,是文人,是朋友。
十年來,李瑄的身份一再提高,王維都未覺得疏遠(yuǎn),千萬里贈詩,情意綿長。
李瑄只是笑了笑,他們今夜一起飲酒,談古論今。
從開元的強(qiáng)大,說到泰山封禪,又說到天寶的危機(jī)四伏。
從姚崇開始的一任任宰相,說道張九齡、李林甫,又說到楊國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