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自認為“雄才大略”的哈里發(fā),他難以忍受這樣的污點。
“回哈里發(fā),國家新立,又經(jīng)大戰(zhàn),各地總督也有不服從者,百姓渴望安定,不能再持續(xù)下去,當與大唐求和?!?/p>
維齊爾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見沒有人吭聲,只能硬著頭皮站出來向艾布·阿拔斯說道。
維齊爾,翻譯為“幫助者”、“輔助者”,相當于大唐的首席宰相。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是阿拔斯王朝第一位維齊爾。
歷史上像開了一個玩笑,在另一個時空,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此時已經(jīng)被艾布·阿拔斯利用呼羅珊總督殺死。
現(xiàn)在卻活得好好的!
可能是因為李隆基的詔書,讓艾布·阿拔斯有壓力,也可能是李瑄牽制住呼羅珊總督,使艾布·阿拔斯有決定的時候,難以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下手。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的權(quán)勢很大,威望也很高,艾布·阿拔斯不滿已久,但他不能親自動手,想要借刀sharen。
可現(xiàn)在刀已經(jīng)沒了!
“你是想讓安拉向大唐的皇帝臣服嗎?你想背叛安拉嗎?”
艾布·阿拔斯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大喝一聲。
李隆基挑釁一樣的詔書,他記憶猶新,這種侮辱他一直記得。
大食帝國,怎么可能向大唐臣服,淪為附屬?
于是,正在氣頭上的艾布·阿拔斯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接連質(zhì)問。
“哈里發(fā),請原諒我的失言。我的意思是與大唐暫時停戰(zhàn),我們退出河中,養(yǎng)精蓄銳,重整旗鼓。然后找到失敗的原因,再找機會卷土重來。高貴的安拉信徒,永遠也不會向卑賤屈服……”艾布·賽萊麥·赫拉勒趕緊向艾布·阿拔斯一拜,重申他的立場。
現(xiàn)在的局勢,最好的辦法是退出河中。
鞏固呼羅珊地區(qū),防止農(nóng)民起義。
當年倭馬亞王朝在呼羅珊地區(qū)失守的原因之一,是粟特賤民連續(xù)十年的叛亂,耗費呼羅珊地區(qū)人力物力。
使百姓苦不堪言,所以呼羅珊總督才能攜帶寫著“發(fā)起召喚,時機已到”的信件,到達木鹿城準備起義。
艾布·賽萊麥·赫拉勒擔心的是呼羅珊地區(qū)百姓因為此次慘敗,再度造反。
因為呼羅珊地區(qū)大部分都是波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