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瑄恰恰擁有這樣的耐心。
“粟特諸國和布哈拉再次臨陣倒戈,待回到薩末鞬城,一定把他們國屠了。”一名大食將領滿懷殺氣和怨恨說道。
拔汗那倒不可恨,畢竟他們在絲綢之路上,是距離大唐最近的河中國家,一直臣服于大唐。
但布哈拉和粟特諸國的叛亂不是一次兩次了。
白衣大食的時候,即便粟特諸國臣服大食,也經常與大唐眉來眼去。
如曹國,為討好李隆基,連國家最漂亮的女人都獻過去。
哪怕熱臉貼在冷屁股上,曹國也一直謀求脫離大食的影響,甚至還托曹國商人將國王的信件,傳遞給彼時還在青海邊境的李瑄。
“那些小人,不足道哉。如今一定要穩(wěn)住吐火羅諸國,不能再損失這一股力量?!?/p>
呼羅珊騎兵統領阿杜開口說道。比起背叛,這才是關鍵,他們需求更多力量。
“告訴吐火羅諸國,總督正派遣援軍,通過千泉古道。屆時就是我們反擊的時候?!?/p>
齊雅德·伊本·薩里信口胡言,只為暫時穩(wěn)住吐火羅諸國。
“遵命!”
麾下將領領命。
不久后,吐火羅諸國相信齊雅德·伊本·薩里的話,他們準備一條道走到黑,把寶壓在呼羅珊總督身上。
他們知道大食在呼羅珊地區(qū)還有大量兵馬?;蛟S得到哈里發(fā)的允許,得到更多援軍的支援。
……
粟特諸國、拔汗那、布哈拉的叛變,使兩軍非常緊張。
大唐安西的經略軍、強弩軍,已經進入粟特諸國、拔汗那等國的軍營之中。
最近的地方,距離大食步兵不過兩里。
大食不斷地修筑營壘,使其營壘更為堅固。
一個月時間,轉瞬即過。
大唐卻沒有大舉進攻的意圖。
已經是天寶十一載正月,前幾天下了大雪,大地銀裝素裹。
使大食更為困難。
最主要的是隨著唐軍不斷壓縮大食的空間,使大食無法割干草喂馬。
他們的糧食省著的話,士卒還能堅持一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