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jīng)受這種打擊的李林甫不知還能活多久。
一命嗚呼也不一定!
“臣代父接旨!”
李岫忍住心中的悲痛,俯身接過詔書。
天寶四載的時候,李岫見父親權(quán)勢滔天,擔心盈滿為患,憂慮不已。
一次,李岫隨父游園,看到一個役夫拉著一輛重車走過,趁機跪倒在地,哭著對父親道:“大人久居相位,樹敵甚多,以致前途滿是荊棘。一旦禍事臨頭,想跟他一樣恐怕都不可能。”
李林甫揪然不樂,嘆道:“形勢已然如此,又有什么辦法?”
當初的憂慮,變?yōu)楝F(xiàn)實。
現(xiàn)在父親的罷相,也絕對不是他們家的結(jié)局。
怨恨李瑄嗎?
怎么可能不怨恨呢。
但李岫還是理智的,知道其中的因果。而李屹、李岐、李崿、李嶼等,對李瑄怒目而視。
特別是李屹,臉上的鞭痕,成了他永遠的記號。這是李瑄賦予,他一輩子難以忘記。
他們想打李瑄一頓出氣,但他們也知道自己等人與打李瑄是不自量力。更別說院子中聚滿禁軍。
李林甫的女兒們花容失色,她們也恨李瑄,因為李林甫一向疼女兒,幾乎百依百順,甚至女兒可以不用聯(lián)姻,自由選如意郎君。
唯有李騰空在安撫李林甫的心情。
她信奉道教,對因果十分看重,知道在阿爺鏟除異己能那一刻,因果的輪盤回轉(zhuǎn)回來。
自古權(quán)臣,哪怕自己善終,家人必不可安寧。
或許這就是宿命!
她可以不久后,和家人一起流亡。又也許能償還阿爺所犯下的罪過。
李瑄看滿屋的驚慌,沒有多待,轉(zhuǎn)身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