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是人非,賀知章早已逝去,李白現(xiàn)正在睢陽“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他多次給李瑄寫詩,李瑄也回贈。
李白知道自己回不到長安,從未讓李瑄幫他向李隆基求情。
朝野都明白李白是被李隆基趕出長安的。
“賜金放還”,只是對李白離開宮廷的美化說法,是世人對李白才華的認可和補償。
同時,李隆基以此表現(xiàn)他對李白的寬大處理,體現(xiàn)皇帝的恩德與仁慈。
李隆基完全可以將李白貶到郡縣為官,但他沒有。
李瑄在柳岸徘徊大概一刻鐘后,李隆基的車駕,從夾道到達曲江。
此行,李隆基特意召集他的兒孫跟隨,這是他在暮春時間,最后一次在曲江游玩。
當然,楊釗和“五楊”也跟隨其中,他們現(xiàn)在就像李隆基的家人一起,逢宴必請。
五楊表面上與李瑄相安無事,實際上在李瑄一年多的壓制下,不滿的情緒到極點。
連楊釗都受制于虢國夫人,遠離李瑄。
此時的楊釗,已經(jīng)改名為“楊國忠”。
去年的時候,他認為圖讖上有“金刀”,與他的名字“釗”吻合,是為不詳。
所以他請求李隆基賜名,以示忠誠。
自改名楊國忠后,李隆基對楊國忠愈發(fā)喜愛。
“臣拜見圣人,拜見娘子!”
李瑄到達曲江的夾道旁,向李隆基拱手拜道。
“七郎免禮!”
李隆基請李瑄平身。
他的身體看起來硬朗,實際上兩鬢斑白。
或許是沉浸在溫柔鄉(xiāng)中,每日快樂,使他的精氣神遠非同齡人可比。
“適逢暮春,天氣清爽,召七郎來,與我結(jié)游,賞曲江最后春光!”
李隆基捋了捋胡須,向李瑄說道。
歌舞升平,滿朝花錦,他認為這是李瑄治理天下的功勞。
“愿圣人和娘子可以盡情盡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