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jīng)可以預(yù)料到此事傳出去后,朝野會對李瑄一片贊揚。
同時還會帶來對他的嘲諷。
“既然宰相和大臣大都同意科舉糊名和謄錄,從明年科舉開始試行。李相親自招募文筆好的文人,為謄錄文吏,以期明年可以直接派上用場。”
李隆基抬手示意文武大臣停止掌聲以后,向諸大臣說道。
依舊將此重任交給李瑄來做。
謄錄文吏,屬于流外官,不可能有品級。
但一定會有不得志、生活拮據(jù)的文人愿意充當(dāng)行列。
李隆基都這么說了,其他的官吏再勸也是徒勞的。
只能默認(rèn)科舉改革。
朝堂上李瑄和李林甫博弈,李瑄又一次大勝。
野無遺賢事件,相當(dāng)于是李林甫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受到威望打擊的不單單是李林甫,還有以他為首的“保守派”。
他們不禁懷疑李林甫能否為他們爭取利益。
可朝堂上裴寬表面上中立,實則偏向李瑄。
除了李林甫這樣李瑄的政敵,他們再也找不到其他頂梁柱了。
只希望李林甫能快點振作起來,尋找常平新法的漏洞,對李瑄進(jìn)行有力的回?fù)?,穩(wěn)定士氣。
“退朝……”
“恭送陛下……”
隨著監(jiān)禮官的退朝聲,文武大臣的齊聲送李隆基離開。
“右相臉色不太好,我看今日就不必去中書門下堂了,回去休息幾日,這里有我和左相足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