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在看來,楊玉環(huán)的枕邊風(fēng)吹得還是挺好的。
只要有河隴軍的名義主帥在身,他的影響力就會一直在軍中。
在老部下的配合下,能在關(guān)鍵時刻控制河隴軍隊。
其實隴右群牧大使和河西長行轉(zhuǎn)運大使的保留,在李瑄意料之中。
這樣的職位,本就是李隆基最信任的大臣兼任。
一般的節(jié)度使,不可能拿到養(yǎng)馬權(quán)。
歷史上的安祿山倒是在天寶十三載拿到了。
但他只能管理范陽北部有限的幾個牧監(jiān)。
大唐的牧監(jiān)大部分都在隴右、河西一帶,要不然也不會叫“隴右”群牧。
安祿山無法到達隴右,鞭長莫及。
“七郎離開軍中。但沒有人能接替七郎的全部兵馬。我準備在四鎮(zhèn)任命四個主帥,七郎麾下猛將如云,人才濟濟,可推薦一下?!?/p>
李隆基向李瑄說道。
主帥離軍,在大軍立下滔天戰(zhàn)功的情況下,肯定從四鎮(zhèn)內(nèi)部提拔。
不會從外部空降主帥,這一點李隆基清楚的。
河隴軍先擊回紇,又先后剿滅吐蕃五十萬大軍。
如果空降一個主帥,誰會服氣呢?
除了李瑄,什么樣的主帥才能震懾住這樣的軍隊?
“這種大事,由圣人定奪即可,臣已離開軍中,就不便再多說了?!?/p>
李瑄含糊其辭地說道。表明自己不會再摻和軍中的事情,只想安安心心主持新法。
“我哪有七郎熟悉麾下的才能呢?我知道七郎的忠心,但就不能為我分憂嗎?”李隆基不悅地說道。
“臣惶恐。請圣人提問名將,臣會為圣人介紹詳細?!?/p>
李瑄趕緊回復(fù)李隆基。
“安思順如何呢?他的名字我在開元初年就聽說過?!?/p>
李隆基暗暗點頭,向李瑄問安思順。
“安將軍參加武街之戰(zhàn)的時候,臣還未出生。他是忠臣的后代,對國家一心一意。他父親安波注老將軍七十歲還在馬上,安將軍五十多歲亦披甲上陣殺敵。從漓水之戰(zhàn)到九曲之戰(zhàn),再到大非川之戰(zhàn),安將軍都功不可沒。臣想來,他有能力統(tǒng)領(lǐng)一軍?!?/p>
李瑄向李隆基介紹安思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