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向李瑄回答道。
制科雖然是皇帝下詔,但天生就比進士科矮了一頭。
制科對精通聲律的杜甫來說,又是最容易的考試。
杜甫已經結婚,他父親留下的家資已經用得七七八八,為了不讓愛妻受苦,他選擇最容易的考試。
先獲得一個官職,養(yǎng)家糊口。
“制科挺好,以子美的才華,挑選詩文,拿下輕而易舉。”
李瑄對杜甫勉勵道。
此次制科為“通一藝者”可參加,除了白身報名以外,還有一批小官為在李隆基面前露臉,也報名參加制科。
這是進士科的不同之處。
通一藝者,就是有一技之長的人,可以選擇詩、賦、算數、策略、經文、統(tǒng)籌、法典等等,甚至字寫的好,也是一技之長。
杜甫選擇考詩文,幾乎手拿把攥。能成為詩人,除了后天的努力外,天資必然是萬中無一,否則也不能和天才李白齊名。
李瑄乍一看,根本想不出杜甫落
攜千牛衛(wèi)巡查河東,廖崢嶸的疑問
八月十七。
李瑄率領親衛(wèi),和一千名千牛衛(wèi)前往霍邑。
其中,侍御史王玙與李瑄隨行,另外還有幾名御史臺官吏,十幾名刀筆吏。
此行目的非常明確,以采訪使之名,監(jiān)察河東,彈劾不法。
同時懲治傳達謠言的豪強,找出刺殺他的兇手。
李隆基想以李瑄“河東之功”,將李瑄拜為宰相。
李瑄的年齡也會隨著此次河東之行,不會再有爭議。
有一千禁軍甲士,是李隆基允許的。
他擔心河東豪強得知李瑄到來后,狗急跳墻,繼續(xù)伏殺李瑄。
這樣的事情,以前又不是沒有發(fā)生過。
李瑄率兵從蒲津橋過黃河至河東,途經聞喜、曲沃、臨汾……
李瑄突然從長安,而且率領禁軍到黃河,河東官吏風聲鶴唳,豪強也瑟瑟發(fā)抖。
他們知道,李瑄多半是因霍邑令瑄玉之事而來。
那些派招攬燕趙豪俠到湟水刺殺李瑄的豪強,如熱鍋上的螞蟻一樣,生怕李瑄找到蛛絲馬跡,屠戮他們。
對于到達霍邑之前的郡縣,李瑄沒有仔細查證,他只是翻看郡縣的案錄、檢查監(jiān)獄、倉庫。
也不知道是聞喜、臨汾等縣掩飾的好,還是縣令治理有方,李瑄一時沒有查到冤案。
每個縣駐足幾日,李瑄就會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