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不沾葷腥的人,注定不會釣魚。
隨后,李泌以興罷為由,叫李瑄離開。
李瑄心中有大方向,就可慢慢思考具體。
留給他的時間看似很多,實則很短。
歸湟水城的時候,李瑄將魚贈給路過的百姓……
正常情況下,應(yīng)該在李泌這樣的人面前放生,但李瑄沒有。
這也是李瑄的個性與志向。
回長安的時候,李瑄沒有讓長離隨行。
翌日清晨,長離為李瑄梳發(fā),李瑄告訴長離,如果他不回隴右,會派人接她入長安。
長離感動欲淚,她一個婢女,能常侍奉李瑄左右,已心滿意足。
李瑄車馬離開的時候,城中的百姓,都來為他送行。
李瑄在馬上對百姓們揮手。
他們只以為是簡單的送行,不久后李瑄會再回來。
沿途郡縣,得知李瑄要獻吐蕃贊普于長安,百姓紛紛出城在官道上,所過之處,萬人空巷。
此行李瑄專門為李隆基帶有禮物,準備在千秋節(jié)的時候進獻。
當(dāng)然,如果長途跋涉中禮物死去,那就另當(dāng)別論了……
朱雀大街的沸騰,杜甫
即便所有的物品都有馬車拉運,也連續(xù)行進兩個月時間。
一路上,除了枯燥的趕路,就是路過郡縣的官吏前來拜見。
只要隊伍停下休息,李瑄心平氣和,與地方官吏攀談,沒有因自己王爵的身份,而輕視七品縣令。
普通官吏中,有操守的人亦有不少。
八月一日,天高云淡,萬里晴空碧藍,如新生嬰兒的臉蛋一樣純潔無瑕。
在這美妙的天氣里,李瑄來到咸陽驛。
長安已經(jīng)知道李瑄的隊伍到達咸陽。
這種彰顯赫赫武功的事情,李隆基怎么會不炫耀一下呢?
他下詔讓李瑄在咸陽等候,儀仗隊和羽林軍,已經(jīng)在趕往咸陽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