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湟水城,李瑄讓手下對活捉的刺客進行審訊。
這些刺客雖號稱寧死不屈,但在大刑之下,沒幾個刺客能堅持住。
確實如霍邑令所說,刺客來自燕趙之地,其中有十余名胡人。
他們和安祿山、史思明這類人一樣,從小生活在胡、漢雜居的地方,彪悍的民風和快意恩仇,讓他們這些人沒有底線。
他們總是將信義掛在嘴邊,以表自己的豪放,但sharen越貨的事情,屢見不鮮。
然而雇傭他們的人都是豪強的管家、家奴。
具體審查,李瑄還要去一次河東。
如果與吐蕃的戰(zhàn)事能夠結束,李瑄從長安離開后,會直接去河東,給李隆基賺點金銀珠寶。
財寶歸李隆基,田地歸百姓。
美名歸李瑄,惡名也歸李瑄。
大家都有光明的未來!
……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時間邁入五月上旬。
在這仲夏季節(jié),李瑄做起河隴采訪使的職責,又聽取河隴諸郡太守,對諸各郡縣的匯報。
他先后提拔顏真卿為河西采訪副使。李希言為隴右采訪副使。
蕭昕為河西鹽鐵副使兼河西營田副使。
提拔西平都督長史上官青兼隴右鹽鐵副使、隴右營田副使。
田梁丘為隴右行軍司馬。
又派遣新提拔的李希言和巡官一起,到隴右諸郡縣視察。
讓顏真卿巡查河西郡縣。
同時,李希言和顏真卿分別兼任隴右勸農(nóng)使和河西勸農(nóng)使。
李瑄提拔岑參為河西判官,兼支度判官。
大非川之戰(zhàn),動用十幾萬民力和大量物力,直到現(xiàn)在,還一直有糧食從河隴向青海方向運輸,他擔心郡縣趁此得利。
事情果然如他所料,有縣令、縣尉、縣丞、長史因此中飽私囊。
李瑄不僅彈劾這些蠹蟲坑害國家,還把郡太守叫來訓斥,指責他們監(jiān)管不力。
起初李瑄還是很生氣的,因為以他的威名,竟鎮(zhèn)不住官吏的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