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shí)上也確實(shí)如此。
民間,特別是兩京地區(qū),對李隆基的擁戴甚高。
郡王,其后代無法繼承,按照制度,只能繼承國公之位。
給予榮耀一時的地位,換來忠心耿耿,是李隆基想要的。
而李隆基未想到短短幾年,宗室李瑄異軍突起,勢不可擋。
封王也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其實(shí)李隆基早有計劃,哪怕李瑄沒擒到尺帶珠丹,甚至尺帶珠丹跑掉,只要戰(zhàn)勝吐蕃,就封李瑄為王。
只是李瑄擒拿尺帶珠丹,給李隆基一種迫切的想法,讓李瑄早得王位。
而李瑄封王,一定是郡王。
凡爵九等,親王名義食邑萬戶,為正一品。
郡王為從一品,名義食邑五千戶。
親王只有皇帝的兒子可封,而郡王是皇太子的兒子,亦或者受皇帝喜愛的皇孫。
這些親王公主的封爵,皆有實(shí)封。
封親王需要“封王典禮”,郡王則只需冊封詔書即可。
郡王的正妻為妃,媵妾也有品級,為正七品,但有數(shù)量規(guī)定。
一般情況下,母亦為妃,哪怕逝去也會追封。
而封地也有嚴(yán)格要求,名山大川不封,畿內(nèi)不封。
李隆基重新陳述封王事宜,雖然在文武大臣們的意料之中;但結(jié)果出來,依舊讓他們面面相覷。
哪怕是信安王李祎,也是承襲太宗皇帝十一子李囂的爵位,然后在開元十二年被李隆基封為信安郡王。
信安王尊貴的身份在前,然后才立下戰(zhàn)功。
和李瑄的性質(zhì)不同,李瑄是將家族失去的榮耀撿起,難度堪比異姓王。
朝堂上足足沉默十幾個呼吸,鴉雀無聲。
“啪啪……”
李林甫舉起板笏,帶頭拍打手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