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離吐谷渾竟然敢挑釁李帥的威名,應將其覆滅,以儆效尤?!?/p>
“會不會是被吐蕃挑唆,反叛我大唐吧?”
“他們愚蠢,現(xiàn)在吐蕃根本不可能把兵馬派遣到晉昌郡一帶?!?/p>
“屬下覺得蹊蹺,墨離吐谷渾既然能圍住晉昌城,他們一定是全族,甚至老少都出動……”
在眾屬吏七嘴八舌后,劉晏又說了一句。
墨離吐谷渾,在河西走廊晉昌郡內(nèi)。
漢代的河西走廊有四郡,從東往西,依次為武威、張掖、酒泉、敦煌。
大唐在酒泉郡和敦煌郡之間劃出土地,組成晉昌郡。
改州為郡前,晉昌郡又被稱為瓜州。
而河西五郡,有回紇、契苾、思結(jié)、吐谷渾、羌、渾、突厥等附屬胡部。
這也使每一郡都有一支軍隊駐扎。
如武威郡的大斗軍,張掖郡的建康軍,酒泉郡的豆盧軍,晉昌郡的莫門軍,敦煌郡的玉門軍。
另外,河西走廊北面沙漠旁的寧寇軍、白亭守捉是為防止回紇。
晉昌郡南面是大雪山,再南是疏勒南山、烏蘭達坂山,吐蕃不可能從南面染指晉昌郡。
河西走廊的地勢,就如同天塹。
盡昌郡的郡治為晉昌城。
晉昌城是墨離軍的駐所,里面有墨離軍五千人。
所以墨離軍使劉之儒第一時間沒有出城攻擊,他覺得茲事體大,請求向李瑄的調(diào)令。
河隴只有李瑄擁有調(diào)兵的權(quán)力。
就如李瑄在豐安軍城的時候,哪怕情況緊急,也必須向王忠嗣稟告,由王忠嗣簽署調(diào)派皋蘭州騎兵的命令。
“劉判官言之有理,墨離吐谷渾部,去年冬天出兵一千騎,幫助我大唐攻擊回紇,牽制吐蕃。我大唐河隴十幾萬雄師的實力,想必他們也清楚。墨離吐谷渾為何會作出如此不自量力的舉動?”
李瑄認同劉晏的話,覺得此間蹊蹺。
歷史上天寶五載墨離吐谷渾叛亂,王忠嗣派兵討伐,輕易將其攻破,將其族人帶回武威。
李瑄本以為經(jīng)過他的兩次征伐,這樣的事情,不會再出現(xiàn)。
沒想到還是發(fā)生了。
李瑄自認為自己有幾分威名,吐谷渾為寄人籬下的部落,敢包圍晉昌城,截斷絲綢之路,讓李瑄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