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李瑄幾棒子打得,現(xiàn)在都沒反應過來,權勢遠遠不如開元后期。
之前眼看就要重新兼任吏部尚書,李瑄又整他一番,讓他兼任吏部尚書遙遙無期。
“唉!今年秋天我請王忠嗣派兵幫助我修建雄武城,防止契丹、奚再造反,可他率領太原的兵馬到我那里走一圈后,竟然向圣人誣告我謀反。我肚子里裝著赤誠的忠心,怎么可能謀反呢!還好圣人明鑒,沒有信王忠嗣的鬼話?!?/p>
突然間,安祿山貌似很生氣地向李林甫說道。
大家都是圣人的干兒子,卻被王忠嗣告一狀。
當時他收到消息后都炸毛了,還好他和監(jiān)軍關系不錯,河北的采訪處置使也說他沒有造反。
實際上,安祿山讓王忠嗣派人筑雄武城,確實憋著壞心眼。
他想趁機在城筑好的時候,將王忠嗣派來的士兵截留,為范陽、平盧所用。
正常情況下,王忠嗣派遣士兵去就行。
但王忠嗣覺得不對勁,因為范陽、平盧那么多兵馬,還需要從河東調(diào)兵去筑城嗎?
所以王忠嗣親自帶人到安祿山的地盤。
但是沒有見到安祿山,卻見到安祿山麾下軍城儲存有大量的攻城器械。
這還得了?
朔方、河東、范陽、平盧,對付的都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哪有城可攻。
安祿山儲存攻城器械干嘛?
再加上安祿山地盤有許多昭武九姓粟特人,讓王忠嗣覺得安祿山有謀反的嫌疑,就上奏安祿山謀反。
李隆基想到安祿山“純樸野人”的形象,一點都不信安祿山謀反,覺得王忠嗣多慮了。
為保險起見,李隆基讓監(jiān)軍和河北采訪使回信。
監(jiān)軍說安祿山安邊衛(wèi)民,采訪使張利貞說安祿山公正無私。
李隆基又召見兩位宰相。
李林甫自然不會說安祿山壞話,更何況他早就看王忠嗣不順眼了。
裴寬又因安祿山接替他而離職,覺得范陽軍沒問題。
這讓李隆基打消顧慮,下詔王忠嗣好好守土安疆,這樣無本之木,無源之水,就不要再揣測了。
王忠嗣明知安祿山有造反的動機,卻無能為力。
由此,安祿山對王忠嗣恨之入骨。